2015年12月11日星期五

《中国报》霆院声声:華教是華裔共同的民族事業

大馬華裔到大陸或台灣旅遊時,都有一份莫名的親切感。中文捅破了隔閡,讓我們更能輕松地融入當地文化。當我們感念這一份親切時,不免感激本土華文教育的成功。
 11月初到台灣旅遊,有一個計程車司機對大馬華裔的評價,特別令人深刻。他告訴我們,新加坡人說中文時會加入一些英文詞彙,香港人的中文會跑出廣東話,只有馬來西亞華裔說中文是最沒有問題的。此外,馬來西亞華裔還聽得懂閩南語和潮州話。
 是的,我們要感恩大馬這一個國度創造出一個完善的華教體系,而這一個成就,看似歸功于華教先賢,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華教的豐碩果實,其實需要依靠多方配合,相輔相成來達致。
 華教或董教總一眾先賢的豐功偉績是一份堅持,而在獨立初期,政府和政黨所採取的包容和取捨政治態度,則是一份容讓。先賢的堅持與容讓,促成了華教在大馬國土萌芽的美事。
肩負華裔選民寄托
 國家走到58年后的今天,議會兩線製成型,改朝換代的幾率存在。華裔同胞寄望,在野的希望聯盟能為華教開拓更寬闊的康莊大道,而行動黨身負重任,畢竟該黨肩上負著全馬85%華裔選民的寄托。
 展望未來,回首過去,在華教鬥爭的路上,無論你認同與否,董教總和馬華都有付出過,即使沒有值得大家稱讚的功勞,也有大家不能抹殺的苦勞。
 背負著代表華人歷史使命的馬華,無論被華社如何唾棄與指責,都不放棄爭取出任副教長的職位,而馬華的副教長也是最難當的官職。
 上屆大選后,馬華因不當官而失去副教長官職,沙巴團結黨議員葉娟呈出任副教長,而葉娟呈在出任副教長的兩年內,也是董總啞火的時候。
 然而,馬華代表張盛聞出任副教長后,卻屢屢遭到挺葉鄒“華教分子”圍剿,這完全顯露馬華成為“華教”代罪羔羊的悲哀。
 那些挺葉鄒“華教失意分子”成立了馬來西亞愛護華教聯合會,並在全國各個州屬成立分會。馬來西亞愛護華教聯合會從早期的挺葉鄒,到如今的借屍還魂,利用該平台對抗董教總,意圖搞分裂,混淆視听。
 任何人都可以認為自己是代表正義的一方,但必須明白,華教不是個人財產,而是全馬華人共同的民族事業。大馬華教的成功,不在于何人更愛護華教,而是在于董教總的鼎力合作、政黨的堅持不懈;如此,華教花朵在我們熱愛的國土上才能盛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