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星期三

《中国报》霆院声声:趨向宗教保守的社會風氣

大馬政治相較于過去10年,已有所進步和開放,但保守的社會風氣也開始鉗制政治上的開放。
 伊斯蘭作為國家官方宗教,受到憲法所保護,也是大馬各族人民自獨立以來,所尊重和接受的一個事實。當然,其他宗教的自由信仰也受到憲法保障,任何人都沒有權力剝奪之。
 近日,首相署部長南希在國會書面回答峇眼區國會議員林冠英,針對土權主席依布拉欣阿里發表的“焚燒馬來文版聖經”言論的提問時,回應指依布拉欣無意製造宗教騷動,他只是在捍衛伊斯蘭的聖潔,因此政府不會援引煽動法令提控他,結果此言遭到外界,包括其國陣同僚的抨擊。
 捍衛伊斯蘭的聖潔沒有錯,這是身為一名穆斯林應該做的。但是,這不意味著需要破壞或傷害其他宗教信仰或信徒的感受。在宗教上,沒有任何一個宗教可以是扮演老大角色,更沒有任何一個宗教應該受欺凌。
 部長和總檢察署的回應,不僅無法捍衛伊斯蘭的聖潔,相反地,卻有損伊斯蘭強調和平的形象。伊斯蘭教導穆斯林,無論一個人的宗教信仰和種族是什么,社會地位是高或低,都要尊重和仁慈對待他們。
聆聽世界是時勢所趨
 然而,有人卻背離伊斯蘭所主張的尊重與仁慈,利用宗教的名義,宣揚極端,煽動暴力,漠視基本人權等。此外,他們也貶低其他宗教,甚至有人嘲笑其他種族的宗教信仰和神明。
 另一方面,適逢西方社會的萬聖節來臨,森州芙蓉國際學校舉辦萬聖節慶典,卻遭到伊斯蘭非政府組織和穆斯林反對,認為此活動是在宣揚西方文化,而要求政府採取行動。
 其實,西方文化與宗教內容並無衝突,自己宗教所不允許的,大可選擇自律不參與;若無違背宗教教義的話,見識和瞭解一下西方文化,也無大礙。況且現在是無國界的時代,走出馬來西亞,聆聽世界,是時勢所趨。
 極端和保守不會讓自己變得強大,相反地,只會約束自己的擴展性,甚至讓人看到自己內心對宗教信念的動搖。我國的伊斯蘭化風氣開始膨脹,而且趨向于極端,這是極度令人憂心的,保守的社會風氣將局限國家的發展。

2014年10月17日星期五

《中国报》霆院声声: 馬華改革勢更強

首相兼國陣主席納吉在馬華代表大會上,警惕馬華上下勿再內鬥,否則不但讓他厭煩,也會讓人民厭倦,馬華內鬥給人整體觀感,與民聯“加影行動”及雪州大臣事件給人的觀感無異。
 國內娛樂圈是非無人問津,倒是政黨花邊新聞搶盡風頭。政黨內訌似乎已成了媒體競相報道的新聞,而馬華內鬥更猶如肥皂劇,精彩絕倫。
 為了結束數十年來的老大老二黨爭問題,廖中萊提出總會長與署理總會長候選人以組合方式競選。這一種競選方式,猶如在美國和台灣,總統及副總統候選人搭檔競選的方式,要么一起勝,要么一起輸。在馬來西亞 政治選舉上,這是一個嶄新的嘗試。
 有人會說,這種競選方式可能導致馬華出現一言堂問題,完全沒有制衡力量存在,但事實上,馬華黨章已經賦予中央代表足夠的制衡權力。領導層只需執行中央代表委託的使命,而非互相制衡,制衡和監督力量應該來自中央代表和黨員。
地方權力的鬥爭
 馬華新領導層推出許多改革計劃,這些改革計劃或多或少削弱了掌權人的權力,卻賦予黨員更大的參與感。要執行改革計劃,必須修改黨章;修改黨章則必須獲得兩千余名中央代表支持,這是領導層必須面對的另一項挑戰。
 改革轉型的代價不僅是犧牲當權者的權力,黨員直選制,也削弱了中央代表的角色價值,領導人願意犧牲,代表們則未必“照單全收”,這其中牽涉到地方和基層的利益關係,而所謂的利益也不僅是官職分配,相反地是地方權力的鬥爭。
 一個穩定和團結的政黨,才能面對人民和敵對政黨。馬華團結與否,固然無法直接改變華社對馬華的刻板印象,更甭說給予支持。不過,馬華內部若團結,至少不會自揭瘡疤,醜態暴露,為敵對黨提供子彈,甚至給人民一個不支持馬華的理由。
 看看剛過去的雪州撤換大臣風波,當馬華同仁譏諷民聯內亂,公正黨安華無法安內,爭權奪利醜態畢露時,馬華不也曾經歷如此血淋淋的慘劇嗎?
 馬華兩大巨頭分別接見媒體時,提到即將推出的種種改革計劃,從擴大代表制到2高職搭檔競選,看出馬華的改革決心,希望這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付諸行動。若最終馬華成功執行所提出的一系列改革,那么廖魏配將為人所津津樂道。

2014年10月8日星期三

《中国报》霆院声声:大馬華裔的傳承態度

正當巫統基層領袖要求即將舉行的巫統大會,探討是否應該廢除華校時,電視台前主播、也是第12屆全國大選,馬華其中一名候選人胡漸彪參加了中國語言競技真人秀《我是演說家》節目,熱血暢談馬來西亞本土華教艱辛,激情講述馬來西亞華裔的血脈堅守。
 相信各位對胡氏的演說,有著一定的認同,他似乎把故事說到我們心坎兒上去了。當大家都為胡氏激情手掌,直呼他道出馬來西亞華裔心聲之際,我們卻忽略了另一個讓民族身分得到認同的真正原因。
 若說華文教育是馬來西亞華裔民族身分的認同,這話說得並不盡然正確。難道通曉華文和瞭解中華文化,就是對民族身分的認同?對筆者而言,華裔先賢們傳承態度,才是整個民族身分認同的最大要素,先賢們的傳承態度,不僅給我們保留了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也為在馬來西亞落地生根的華裔心理,埋下了積極追求保留自身文化及傳統的民族態度與意識。
 不曉得大家是否留意到,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習俗,不是單純的單一華人文化,而是可以細分到各個籍貫的不同。僅僅是喜事或喪禮,不同籍貫便有不同的禮儀和習俗需要遵守和執行,而這些習俗則未曾納入所謂的華文教育里。
開拓思維對應世界格局
 相反地,這一另類的民族文化遺產,卻是靠著口述,一代代地傳承下去,而這也是華裔先賢在堅守華文教育之余,對華裔民族身分的另一難能可貴的堅持!
 大馬華裔所堅持的,除了民族身分認同,還包括了求生技能。華人祖先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落地生根,結婚生子,繁衍了好幾代人,大部分先輩卻始終沒有落葉歸根。祖先們在另一個國度,讓自己活得更像中國人,但他們同時也讓自己融入了這個社會。
 為了生活,先輩們不排斥馬來文,只因馬來文是馬來西亞多元社會的溝通語言,也是求生工具;如今,中國崛起之后,華文的價值頓時身價高漲,日益重要;是成為世界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之一,也是美國第三大語言。
 因此,今天國內那些欲探討廢除華校的政客,應該為各個族群的未來著想,要走向世界,或局限于馬來西亞,取決于這些所謂的族群代表。
 倘若他們的思維是如此狹隘,認為華文是國內種族分化的要害,而選擇忽略華文在未來世界的重要性,那么該族群不會因為局限他人而變得強盛,相反,卻因局限他人之故,而讓自己變得更羸弱。

2014年10月1日星期三

《中国报》霆院声声:官字兩個口,逢事都有理

政治決定的標準,在不同的政治聯盟,有著不同的政治判斷,其所帶來的觀感也有所不同。
 今年6月,馬大民主與選舉研究中心(UMCEDEL)時任總監莫哈末裡端教授,懷疑在面對壓力下,遭到教育部勒令辭職。同時,他所擔任馬大人文與社會學院院長職,也不獲續約。
 在他被勒令辭職之后,人們不禁懷疑他在505大選前,曾發表數個有利于民聯的民調結果,而這些民調結果似乎已引起執政集團不滿,進而“秋后算賬”。
 行動黨秘書長兼檳州首席部長林冠英曾就此事發表言論,他認為勒令莫哈末裡端辭職的做法,是另一樁打壓學術說真話的事實,甚至直指“學術自由”從來沒有出現在教育部的詞典內。
 好了,把3個月前的舊課題搬出來是為何呢?不就是要提醒林首長自個兒曾說過的話,也讓看官看看何謂“官字兩個口”。
 自2010年開始擔任檳島市議員檳州伊斯蘭黨財政依祖利,于上週五接到他被撤除檳島市政局小組委員職位的公函。雖然他仍然保住檳島市議員的職位,卻不被允許出席任何小組會議,也無法獲得任何撥款。
 據說,此風波源于依祖利在剛結束的伊黨大會上,批評檳州政府的發展計劃,並指責檳州民聯政府與國陣巫統無異,一樣地親發展商,觸怒檳州執政集團,進而向依祖利“開鍘斬首”。
主宰政治道德標準
 市議員依祖利被削權與馬大教授裡端遭撤職,誘因和動機雷同,后果也大同小異。前者被削權,在政治上可說是斷了手腳;后者遭撤職,也是剝削了其發揮專業的平台。
 在依祖利被削權的事件上,套上林首長的說法,不就是“另一樁打壓議員說真話”的事實嗎?不就是“言論自由”從來沒有出現在檳州民聯政府的詞典之內?
 國陣不時發生一些對公務員或自家議員秋后算賬的事件,而民聯通常都會在此時此刻扮演正義之士,發表一些袒護受害者的言論,甚至一直挑戰國陣成員黨議員在州議會或國會內講真話。
 如今,依祖利發表一些令自家當權者不盡滿意的言論后,當權者不但未在檳島屋價高企不下之際,針對指責作出解釋,反還毫不留情的拒絕與這名批評檳州政府的同僚共事。
 看來這些行動黨和公正黨當官的哥兒們,已主宰了政治道德標準,可真是“官字兩個口,逢事都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