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星期日

廖中莱的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在马华前总会长 蔡细历 的时代 ,广为流传 。记得 蔡细历于2010年当选马华总会长时,那时候的他所接手的马华,可说是 三国鼎立,即蔡、黄、翁三大派系 。虽然各个派系的实力有所不同 ,但至少代表着一方诸侯的势力,而蔡细历本人所获得的票数,大约占总票数的三分之一。

就在蔡细历接手三分天下的马华后,他提出“海纳百川”的大原则,尔后大部分的翁派领袖真地在“海纳百川”的大趋势下,归顺蔡细历麾下。当然,也有一部分的翁派领袖在黄派(后为廖派)和蔡派之间游走,也有一些因为地方政治的因素,而与蔡细历渐行渐远。

1220党选后,廖中莱以1186票击败获得1000票的颜炳寿,当选马华总会长。很多人对基层实力不强的颜炳寿获得1000票,而感到惊讶。身边朋友竟然说没有看轻颜炳寿的意思,但可以肯定地是颜炳寿没有明显的基本盘,却能以微差票数败北,也证明马华内部还是有人希望看到廉正和改变。

正如之前所说的,廖中莱没有绝对的优势,但他有一位八面玲珑的署理总会长魏家祥。选后,廖中莱 高喊团结,颜炳寿呼吁归队,魏家祥说廖派与蔡派名词走入历史,现在只有马华派。无论是团结、归队,还是马华派,都是选后美丽的官话。曾几何时,蔡细历喊着“海纳百川”,但对廖派来说,蔡细历没有真正地海纳百川;翁诗杰曾经倡导集体领导,但最后还是面对逼宫。

今日高喊团结的廖中莱,或是马华派的魏家祥,不也是当时党纠纷的参与者之一吗?何以如今坐上了大位,却希望别人给予自己合作,不要给自己填麻烦呢?若两位明白这个道理的话,当时就不会如此地苦苦相逼;若当时不苦苦相逼的话,今天你高喊团结才有意义。

马华的团结不是向当权派靠拢那么地单纯,相反地,当权派如何说服基层,尤其是党选分属不同派系的人 接受你的领导,才是至关重要的。“广招贤才”和“党内改革”也不应该只是为自己粉饰的门面话,相反地,付诸实际行动和实践承诺,才是不愧于党同志和社会的期待。


2013年12月28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百姓怨氣也漲

來到2013年最后一篇專欄文章。在這一年結束后,我們會迎來怎樣的2014年?
2013大馬年度漢字投選結果顯示,“漲”字在5935張的總票數中,占36.2%,遠遠超過其他入選10大的漢字。“漲”字讓人民感受到生活壓力。

 國陣在保住政權后,以種種推搪之詞來合理化它政策上的改變,並削減白糖和汽油補貼、調高電費、調漲輕快鐵票價、醞釀調整國內大道收費等。人民被這“漲”字,搞到苦不堪言。
 眾所周知,白糖和電源的調漲將直接影響各行各業,所帶來的連鎖效應,肯定波及廣泛層面。雖然對一些經濟學家來說,削減補貼有助經濟成長;但是,老百姓在乎的是“口袋”,他們不會去明白,也不會瞭解何謂經濟政策或那些書本上的經濟術語。
 最諷刺是,國陣當初推出第13屆大選競選宣言,曾提及將在重掌政權后,逐步減少市內大道收費站,及增加南北大道的出口與車道。然而,在這些所謂的競選宣言未兌現之前,國陣先調漲大道收費。更可笑是,政府直指調整大道收費,早已納入與大道公司簽署的合約。因此,政府必須兌現承諾,否則,將須作賠償。
只能等下一個5年
 當大家都在猜想何人如此愚蠢,簽下這種“向人民開刀,利惠大道公司”合約時,馬華新任副總會長蔡智勇跳出來告訴我們,這個所謂“蠢蛋”,是時任財政部長安華。
 當然,安華會推搪說他只是奉命行事,那么,他在國陣位居副首相的日子,說來也只不過是傀儡一個。安華固然難辭其咎,但這些錯誤難道就無法被糾正過來嗎?
 最近默迪卡調查中心針對首相納吉個人和政府的支持率作民意調查,納吉本人和國陣政府的支持率,大幅下滑。納吉的個人支持率從今年8月時的62%跌至12月的52%,而認同國陣政府的比率,也從同期的50%滑落至38%。
 短短4個月內產生的兩個民調結果,顯示這期間政府所實施的政策,如削減補貼、宣布2015年落實消費稅、公共交通費用調漲等,都讓人民開始對政府生厭。“漲”是2013年度漢字,但要到2014年,我們才會真正感受到“漲”的壓力。我們不能做什么,只能等待下一個5年──大選。

2013年12月22日星期日

马华党选后之入阁还是改革?

马华三机构党选结束 ,正式进入“廖魏时代 ”。在这一场战役中,马华署理总会长 之战,由年轻的魏家祥胜选,而总会长职方面,由廖中莱险胜颜炳寿186票,得票51%,颜炳寿则获得42%的选票,翁诗杰仅取得6%。在翁诗杰败选后的“真情剖白”,终于承认自己是“称职的陪跑者”,也终于知道“时不与我”。


若说廖中莱是强势总会长或具党意的总会长,那要看这一个论述建立在什么标准上。如果要与2010328重选的前任总会长蔡细历比较的话,廖中莱的确略胜一筹,毕竟蔡细历只取得少过百分之五十的得票率。但若与2008年的翁诗杰(61%)和2005年的黄家定(64%)比较,廖中莱稍逊。

也许看官们会反驳说翁诗杰和黄家定当年面对的是一对一对垒,而廖中莱则是面对三角战。但若翁诗杰的160票完全归廖中莱都好,都无法获得比2005年黄家定和2008年的翁诗杰更好的成绩,因为颜炳寿已获得42%的选票,而且就算翁诗杰不选,他的选票也未必全归廖中莱。



因此,在中央代表的投票思考上,有两种思维,一是年轻组合(颜魏配),其二是团结因素(廖魏配)。当然,成绩显示中央代表更期待团结甚于年轻领导。这也说明了魏家祥大胜林祥才是为何,更说明了颜炳寿如何获得比蔡派基本盘更多的选票,尤其是有部分蔡派选票在1020特大和蔡细历不寻求蝉联后流失。

此外,据说蔡派选票也在投票当天早上流失,传闻竞选高职的霹雳州领袖跑票,以换取自个儿中选。但无论如何,中央代表制是阻止不了换票的作业方式,而廖中莱所承诺的“总会长直选制”必须尽早探讨和落实,以在来届的党选中加以落实。

今天是廖魏领导马华的第一天,廖中莱的首个任务似乎不是党内改革,而是忙着入阁。到底是改革,还是入阁?这将影响马华的未来,不仅是党内,而也包括党外和华社。在网络新闻宣布廖中莱中选总会长后,网民就调侃接下来是要当部长,但却意想不到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探讨入阁。

马华党内改革应置任何议程之上,若马华无法确定自身在国阵的政治定位,那入阁为华社解决问题,也只不过是走回老路,而不是走出一条新路。入阁是迟早的问题,但这个时限可以是三年后或下一届大选,而不是如斯匆忙和仓促地入阁,党领袖入阁的处理手法已再次地让马华陷入“爱当官”的窘境。

虽然马华领袖认为不入阁的话,将很难协助华社和主导政策,但对于华社来说,马华的入阁似乎无关痛痒。因此,马华新领导层应从华社的角度来处理自身党内的问题,而不是从自个儿的角度去将自己的那一套,强加在华社的身上,认为华社的看法与自己无异。


入阁不是首要任务,重塑马华形象和党内改革,才是最重要的工作。期待马华新领导层真的“为了下一代,走出一条新路”,别变相成“为了自个口袋,走回以前的旧路”。


2013年12月21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論馬華黨選

馬青總團改選塵埃落定,張盛聞憑著知名度和黨務經驗優勢,登上馬青總團長寶座;其團隊下的署理總團長、女副總團長、總財政和總稽查候選人皆落敗,但其團隊卻贏得絕大部分中委職。
 自2008年開始,馬華總會長及署理總會長都不會由單一派系或團隊取得勝利,前有翁詩傑與蔡細歷,后有2010年蔡細歷與廖中萊,這是巧合嗎?還是中央代表的默契?
 這一次馬青總團改選,似乎延續著這不成文定律。至于即將在今日舉行的馬華母體改選,是否會出現“不同派系”囊括首二高職?且拭目以待!
 馬華今屆改選,候選人打出的口號都是老調重彈,相信大家會把現在所聽到的種種口號,與2008年黨選的口號聯想在一起,總之就是倡導改革再改革。然而,2008年喊出的改革口號,列出的競選宣言,如今重新回味,會發現今天各個候選人推出的競選宣言,是新瓶裝舊酒,沒啥新意。
 最為諷刺的,莫過于你發現他原來從未兌現過自己當年的競選宣言,如今卻再次高喊“改革之心”,重塑自己的改革先鋒形象,競逐黨高職。
沒人認真看待宣言
 競選副總會長的周美芬曾說黨員很少把候選人的競選宣言,保存下來檢驗,導致候選人宣言往往只是候選人的粉飾。周美芬是馬華少有講究個人原則的領袖,海南姐的確有她那一套。宣言除了如周美芬所說的有粉飾作用外,宣言推介禮也變相成為支持度探熱器,但從來沒人認真看待宣言,包括中選者。

 總會長候選人顏炳壽,曾在媒體訪談中提及黨資源下放。馬華坐擁數十億黨產,但基層黨員,由支會乃至區會,甚至州聯委會都面對資金缺乏問題。顏炳壽承諾若他當選,將在黨內推行“黨資源制度化下放”。此建議可以發揮催化劑作用,讓士氣低落的基層黨員重新動起來。
 黨內改革固然是首要任務,但面對來屆大選挑戰,才是這次黨選的最主要考量。可以預見,馬華這一次改選后,下一屆黨選可能會以“大選即將來臨”為由而展延。
 因此,今日產生的馬華新領導層,將是4年后領軍大選的將帥;今日所做的決定,也將決定馬華這老牌政黨的未來和存在價值。

2013年12月16日星期一

提名后的和平方案破局

马华党选 来临之际,似乎没有人 理会 那个“谢绝 穿马华制服者在 该店消费”的店主,直到林冠英到了 该店,并以“鼓励”的口吻 赞扬 该店主正义后,马华 总会长候选人 颜炳寿抨击林冠英鼓吹憎恨政治外,其他马华领袖还忙着党选,一切事情待老子当了总会长后再说!



日前,阅读报章,得知我党署理总会长,也是总会长候选人廖中莱提到“和平方案”是蔡总自个儿提出的,廖署总也说只是协调副总至中委的“和平方案”,顾下不顾上,不汤又不水,似乎不到味。那何等的和平方案才符合廖署总的算盘呢?让廖署总在没有对手之下蝉联吗?

蔡细历公开指颜炳寿不是他的代理,而恰巧过去国王的人马却似乎有默契地靠向颜炳寿,说恰巧也好,有心搞这小动作也罢,既然大家都认同中央代表有选择权,国王的人马可以在民主精神赋予的权利下,支持自己心目中的领袖。同样地,过去一些国王的人马不也靠向廖署总吗?所以说啊,无论是蔡派或廖派,他们都有权利选择靠向那一边,而这也是民主所赋予的权利。

谈回“和平方案”,蔡细历仅认同副总以下的职位谈和平,颜炳寿和翁诗杰当然完全不苟同,而廖中莱却觉得和平方案应该包括党首二职位,这是党内发酵极快的其中一个课题。作为竞选总会长的候选人,经不起党内选举的洗礼,处处要求和平方案的话,那如何带领马华面对来届的大选呢?

“和平方案”的产生,衍生许多内部的问题,这不满的情绪不仅是在基层燃烧。相反地,在廖派与蔡派之间,派系分配不均的问题也引起许多的内讧。派系内讧的问题已经在提名日的名单上,显见一般。廖派与蔡派的副总人选各多达四位,两派的中委人选也从没维持在原先的1312位,相反地,各派派出的人选却多达25位,可说是全面对打。

最为弄巧反拙的是,不被纳入蔡派“和平方案”名单内的蔡派大将,纷纷投靠颜林的组合,以“蔡二派”的外围力量,围攻廖派。廖派除了与蔡派谈不妥外,还无奈地促成“蔡二派”的组军,左右夹攻廖派。

至于另一个大课题,便是外来干预。前署理总会长林亚礼是否有找过巫统主席纳吉呢?答案肯定是有的,但是否有要求首相劝说蔡细历退位呢?纳吉说没有,但林亚礼好像说有,那到底有还是没有?

事到如今,蔡总的退位已经不重要了。相反地,林亚礼是否有为自己的爱徒廖中莱说项呢?这倒很重要。我党未来的总会长不可以是依靠“外力”上位的领袖,认同蔡细历所说的,马华不是国大党,我们有能力决定自己的领袖,不需要任何的和平方案,我们只需要民主和公平下产生的领袖。


2013年12月14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和平方案”壞了馬華改革

馬華黨選傳出和平方案,許多基層黨員,無論有沒有投票權,都視之為外來干預和偽民主。蔡廖雙方皆認為,和平方案可以減少黨選摩擦,把對黨的傷害減到最低,也把黨在1020特大后的團結提升到另一個境界。

 “和平方案”美其名有團結作用,實際上是保護各派系利益,甚至是穩定各個即將上位領袖的位置。從目前形勢看來,總會長有3位准候選人,副總會長更有多達8人,這兩大職位的主要參選者都是各派系力保的人馬,為贏得選戰,和平方案有助于交換選票,互保對方嫡系大將。
 但是,“和平方案”肯定出現僧多粥少局面,早已宣佈競選副總會長職的廖派大將黃日昇和李偉傑,似乎被排除在和平方案外,蔡派大將張日洲也不例外。因此,“和平方案”只是表面和平,內部暗流洶湧。蔡廖雙方必須以各種官職、黨聯公司職位、撥款等來安撫被排除在外的領袖,尤其是欲競選中委職的各區會主席。
 談到安撫功夫,廖派顯然比蔡派更具優勢,畢竟廖中萊似是“首相默許”的未來總會長,掌握資源肯定比蔡派多。
 這一切談判、和平方案或派系交換選票等事件的發生,都在說明“馬華改革遙遙無期”,所謂“和平方案”,完全牴觸民主精神。當馬華領袖選擇“和平方案”,已剝奪中央代表的選擇權,更進一步剝削中央代表的被選權,還談什么改革中的“總會長直選制”?
改革宣言只是點綴?
 當領袖害怕自己的位置受威脅,他們會否讓出對自己有利的“中央代表制”,值得深思。
 “總會長直選制”是為了杜絕金錢政治、利益輸送和派系換票等弊端,讓總會長得到更踏實和實際的全黨委託。然而,今天欲競選高職的領袖,是否有以身作則、貫徹自己在競選宣言中提到的改革力度?
 “和平方案”是對馬華改革的最大諷刺,更使多個月來白忙一場的革新委員會成為笑話。當人民相信自己手中一票可以改變國家命運時,馬華還在大談“和平方案”,何談與華社接軌?
 馬華改革宣言,不應是競選宣言的點綴;和平方案更不應“假團結之名,行自保之實”!只有讓黨選成績在民主公平中產生,未來新的領導人才能抬頭做人。

2013年12月9日星期一

《中国报》霆院声声:馬華黨選的忌諱

馬華黨選僅剩下兩個星期,馬華總會長蔡細歷履行“君子承諾”,為505大選戰績不佳負責,放棄蟬聯。蔡細歷予人敢作敢當、強悍和勇者無懼印象,無論看官有多不滿意他的作風,都必須承認在當今馬華領袖中,蔡細歷是“講到做到”的領袖。
 雖然蔡細歷在大選后承諾不蟬聯,但他早前又走訪全國各地,拜訪基層領袖,動作頻頻,此舉讓準備上位的領袖質疑蔡細歷引退的誠意。在那“逼宮”的日子,曾居高位的黨元老、中委、各區會主席紛紛要求蔡細歷立即下台,連讓蔡總“優美轉身”的機會都不給。
 如今,蔡細歷確定不蟬聯,有人說是“逼不得已”。何以“逼不得已”呢?打不過3位准候選人?
 以蔡細歷戰鬥型的性格,會怕了翁詩傑、顏炳壽或廖中萊?筆者寧可相信蔡細歷是遵守承諾引退,也不希望在這個“逼不得已”背后,如坊間傳聞般,有外來勢力干預,否則馬華黨選后的領導層,也只不過得到“空白的勝利”。
 馬華黨選,是一場利益、實力和財力的競爭。馬華從創黨時期,直至60余年后的今天,為何總給人“軟弱”的觀感?馬華黨內大部分攀上高位的領袖,似乎都必須仰賴財勢雄厚的外來企業大商家財力支持。

應拒外來干預
 財力搞不定的事情,就通過勢力。馬華內部最忌諱的外力,莫過于巫統,畢竟在馬華黨史上,的確出現過多次巫統“調解”。若馬華領袖糾結在黨內紛爭時,有人“厚顏無恥”地尋求國陣老大哥介入,以達到個人最后勝利,這種做法將讓馬華永遠無法擺脫“軟弱”形象。獲得“空白勝利”的領袖,更別說在將來,敢向“曾助自己一臂之力”的巫統嗆聲。
 不難發現,馬華總會長蔡細歷最近疾呼黨內摒棄金錢政治和外來干預,似乎確有其事,但蔡總卻不敢直接點名何人參與其中。“誰吃到辣椒,誰知道辣”,相信馬華中央代表深知黨難當前,拒絕黨選金錢政治和外來干預,是讓馬華重新抬頭的契機。
 馬華要改變華社對其“軟弱”的觀感,不是黨選后的事,而要從黨選前開始,即拒絕金錢買票和外力介入。否則,所謂的改革,都是空洞和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