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農曆八月初一,到水果攤去買鮮果。一邊選購橘子,一邊聽著一位老婆婆對著水果販商數落政府。最近的課題不外乎是汽油起價,這老婆婆一邊罵,水果販商則一邊附和。老婆婆批評政府的論點可以理解和接受,水果販商的回話卻有些模糊,他說政府大選前還答應會降油價。事實上,只有民聯作出執政中央后,立馬降低汽油價格的承諾;相反地,國陣卻說選后不會提高汽油價。
好啦,選后不會提高汽油價,這種承諾許下了,如今食言了,人民不是善忘的,況且現在的科技發達,只要在網絡搜尋一番,過去說過的話,將無所遁形。政府為何食言呢?是的,政府沒有意料到全球經濟如此低迷,更沒有料到“阿拉伯之春”的后遺症,引發國際油價攀升的問題。但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根本就不該作出這種世事難料的承諾,讓人民即失望,又氣憤。
經濟學家和企業家皆認為,政府應該逐步落實削減補貼政策,為了經濟的全面發展,不該再寵壞人民,讓人民繼續活在政府的保護傘下。然而,這保護傘為人民遮風擋雨那么多年,就算是為了國家長遠經濟發展著想也好,在人民怨聲載道下,政府又豈能犧牲政治,讓反對黨有機可趁?
也算扶貧政策
因此,為了閉上反對黨的嘴巴,政府寧願再作出“花錢”的承諾,那便是提高一個馬來西亞援助金的數額。降低汽油補貼所省下來的錢,又再花在人民身上,這看起來沒什么差別,卻又好像有些分別,那分別便是符合條件的人士方能獲得援助金,這也算是扶貧政策的一種。
削減補貼,為的是經濟和國庫;提高援助金,卻是為了政治。大馬是一個為人民提供最多補貼的國家之一,不僅是燃油和天然氣,還包括日常食品等等。當人民已習慣性接受補貼,無法在短時間內重新適應高物價時代,也是情有可原;好比檳州政府提高水費般,美其名是杜絕浪費水源,實際上也是為了經濟因素,兩者之間無差,唯一的分別是國陣無法搬出“減少用車,環保第一”的美麗理由。
汽油價格起價,肯定會帶來連鎖效應。商家的成本提高,必定轉嫁消費者,進而加重人民的負擔,政府更是成為眾矢之的。國人除了要適應縮緊腰包外,更要減少高消費享受,這是時代的必然趨勢,也是劣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