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经历大选惨败之后,党内及党外的氛围,产生一片“令人担忧”的局面。1969年,马华宣布不入阁,所得到的回响,看来没有在这个时代发生。马华党内的人事布局,看来也陷入一片“挣扎”之中,尤其是党选即将来临之际,尚未看到明显可以领导马华,走出困局的领导层。
在新领导层产生之前,党内除了必须进行制度改革之外,更必须让党意和民意接轨。马华自踏入2000年之后,这一个老牌政党,一再地与华社脱节,往往马华所做的决定,无法获得广大华社的支持和认同。
“瘦身”是马华必要和必须进行的首要改革计划,让百万党员的虚荣,从此与马华绝缘。“百万党员”可以让马华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获得政治的肯定和分配。然而,以马华今时今日在华社的支持度,就算竞选再多的议席,都是徒然的。马华必须要有归零的勇气,不能继续地活在“虚荣”和“历史”当中。
今天的领袖,就算有再大的宏愿和理想,想去除“马华山头主义”的文化,但却碍于领袖本身也以这类制度和文化所产生,而难以以身试法,开罪各路诸侯。因此,党领导层若有心改革马华,唯有通过制度的改变,让区会诸侯的势力,在制度改变下,产生化学性的变化,间接性地革除“山头主义”文化。否则的话,任谁都无法在“太岁头上动土”。
“党内直选”或“扩大中央代表制”将有利于淡化“区会主席控制中央代表”的文化,甚至包括遴选候选人或地方官的权利,交还给基层党员,而这些基层党员不仅是党内区会的领导而已,也应该包括该区所有的党员。为了得到民意的加持,地方官或大选候选人的委任,也应该在特定的制度下,将人民的意见,作为其中的主要考量。
新领导层的产生,无论是马华母体或马青领导,都必须展现出“敢怒敢言”的形象。自2008年大选之后,马华党内开始催生“敢怒敢言”的领导,从原本的翁诗杰,直到后来的蔡细历,都是如此。然而,马华更大的问题是,领袖常说错话,无法展现出领袖该有的说话艺术和政治智慧,一直都落人口舌,甚至成为华裔同胞饭后的笑话。
马青议决将岁数下调至40岁,而这一个议决,让大部分的现任马青中委必须下车,转换跑道,直达中央母体。40岁的年龄,让马青现任中委中,只有10人可以出来参选,但事实上,这是否就是马青改革的第一步呢?看来未必,若未来的马青中委依然保留大部分的30岁以上的领袖,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来吸纳20余岁的党员的话,那还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改变,符合投票资格的党员,依然被排除在外。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马青大部分党员的下车,将造就母体的提早新陈代谢,但这一个“新陈代谢”依然必须获得“老领袖”的配合,否则的话,将会有更多意兴阑珊的马青领袖离开。这一股马青新势力,必须形成一股强大的改革和净化势力,让马华走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改革!
因此,现任马青领袖必须勇于做出改变,无需拘束于党内“循规蹈矩”的文化,一步步等上位的文化,已不合时宜,尤其是马华现在正值人才凋零的窘境。倘若马青领袖有能力领导的话,必须直取领导棒子,让党内摆脱“等上位”文化,积极推动党内改革,马华已不能再错过历史契机,否则的话,下一届大选将会让马华更难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