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7日星期一

《中国报》霆院声声:說好的願選服輸呢?

國陣與民聯在505大選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基本盤,以對抗式政治手段,進一步陷入政權爭奪戰。民聯向來以“集會人數”或“街頭示威”方式,展示其政治勢力;國陣方面,無非就是利用手中握住的權力,以“維護社會安寧”之名,行使政治捍衛之實。
 “參與遊戲,必須接受遊戲規則”;國家獨立56年以來,經歷了13次大選,每一屆大選都執行著同樣的選舉制度,就算民聯贏得政權的檳城、雪州和丹州,都是採用同一套選舉制度。民聯質疑選舉成績的做法,令人有“輸不起”的疑惑。
 民聯獲得的總選票多過國陣,也與國會所得的議席不成正比;這是民聯唯一忿忿不平,咬著不放的一點。但我國是執行英國政府遺留下來的“簡單多數票當選”制,這個選舉系統,可能使得一個政黨在全國範圍內所獲得的選票總數,和其在國會內所擁有的議席數目,沒有必然的直接關係,這也是世界多國採用的選舉制度。
台湾总统候选人蔡英文承认败选
 很多參與“黑色大集會”的支持者,希望可以借助大集會的“驚人數目”,推翻政府。但是,這種信念和想法,並沒有建立在國家司法與制度上的思考上,也表現出國民對馬來西亞選舉制度認知的缺乏。
國際社會承認新政府
 在國際社會承認大選后誕生的馬來西亞政府,再加上國家元首沒有異議地委任首相和內閣閣員后,其實要推翻現任政府,已幾近不可能。唯一合法和有轉機的管道,就是民聯向法庭提出20余個國會選區成績的訴訟。若法庭判定該20余個國會選區的成績不合法,民聯還有一絲希望。但是,要這個期待成真,談何容易?
 依稀記得,在第13屆大選舉行前,朝野政黨領袖公開喊話,要求雙方尊重選民的決定、捍衛大選結果、和平移交政權等等。當納吉宣佈解散國會時,也向全國人民作出尊重大選結果的承諾,林吉祥甚至公開要求國陣接受大選成績,和平移交政權。不過,今時今日,說好的願選服輸呢?
 “黑色集會”是安華及眾民聯領袖為自己創造的“定位價值”,尤其是安華,需要造勢活動作為自己“放棄退休”的下台階,並將之轉變為一個時代的需要。與此同時,黑色集會和對選舉舞弊的指控,將為民聯領袖開脫責任,協助他們推翻自己之前種種“布城志在必得”及“接受大選成績”的承諾,無疑是一塊政治遮醜布。

2013年5月18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華社走出種族框架?


505全國大選成績揭曉當晚,選舉委員會宣佈國陣成功贏得政權之后,納吉與眾多國陣領袖一起高唱國陣黨歌,以示慶祝國陣在第13屆大選贏得政權。
 然而,不難發現,納吉由始至終沒有展露出“勝利者的笑容”;宣佈內閣名單的記者會上,納吉也沒有格外地欣喜,畢竟納吉在這一次的組閣上,面對了國陣當政以來,最為困難的情況。
 解決“華基政黨不入閣”問題和“依靠東馬國陣成員黨執政”的納吉,必須從這個內閣名單中,做出現實的安排。納吉也清楚知道,他不僅需要面對巫統即將舉行的黨選,也必須忌諱2008年916變天的傳聞再次發生。

 對于華社,這個內閣名單,是相對地失望,可說是一場未知數的災難。大選前,華社已經作了決定,決意賭自己族群在這國家的命運。顯然地,華社是最大的輸家,至少在其他族群眼裡,我們是真的自討沒趣了。
捍衛各族獨有資產
 有人倡導說,若國陣貫徹“一個馬來西亞”理念的話,誰當部長都無所謂。華人可以接受任何人擔任領導,只要對方“公平和透明”地對待各族同胞。這種說法,的確不無道理,若馬來西亞早已走出族群框框,我們的確無需擔心沒有華裔代表在內閣。
 但是,各族在各種課題上,相對有自己的強烈族群背景,我們的多元,造就我們無法加速跳出種族框架的步伐。
 宗教、教育、文化、習俗、語言,讓我們回到種族的談判桌上,讓我們在捍衛各族的獨有資產(如華教)時,擺出一副“不是種族主義”,但卻是“種族衛士”的形象,不是嗎?
 當我們炮轟馬華或巫統是種族政黨時,我們卻忘了在社會上,還有很多華人關起門來,自我凝聚力量,擺出代表華社的什么“華堂”、“華青”、“華商”,難道這就不是種族力量嗎?
 最為可笑的,莫過于大選前,有一班所謂某華堂的領導發表摒棄種族政治的言論,那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嗎?躲在種族的框架內,發表不要種族政治的言論。
  “馬來西亞華人要與其他友族一樣(公平對待),卻也希望跟其他友族不一樣(華族的特性)”,華社對種族政治的厭惡,源于當政者的不公平對待,但在自身的權益捍衛行動上,華社卻又從容地以種族特性出發,這是極為矛盾的事情。

2013年5月16日星期四

纳吉内阁名单 对华社不友善


纳吉新内阁,对华社年轻一代,没有太大的惊喜,毕竟马华民政不入阁,对华社来说,不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若说在大选中,否决了马华和民政,甚至是国阵,还希望纳吉委任华裔代表在内阁内,担任部长职位或副部长的话,那在政治上,其实是自欺欺人的。

这一份内阁名单中,也许出乎华社、华团领袖,甚至是华基政党的意料之外,毕竟没有人会想到在马华和民政不入阁之后,纳吉并没有为华裔代表留下太多的位置。依目前的内阁名单来看,民政铁定不在首相纳吉的阁员预算内,而马华尚可保留一个交通部长职。

当然,若马华推翻“不入阁”的决定,可以担任一个部门首长的也仅剩下交通部,而就算有多一位部长职的话,看来将出现在首相署部长,即兑现国阵竞选承诺,委任一位首相署部长负责“非回教事务”。

当然,这一切都还言之过早。也许就算特大举行,也无法推翻“不入阁”的决定,而下一次的内阁改组可能落在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也就是在各成员党党选之后(包括在11月举行的巫统党选),交通部长职将全面由巫统部长出任。

大选后,纳吉在两件事情上,表现出他对华裔选民的失望。第一件事情,就是他挺《马来西亚前锋报》的“华人还要什么?”的大标题;第二件事情,就是昨天刚出炉的内阁名单。印度国大党仅赢得4个国会议席,但却可在内阁中,获得2个部长职和2个副部长职,甚至还有两位来自人民进步党和兴权会的印裔副部长,总共是2位印裔部长和4位印裔副部长。

马华民政不入阁,纳吉没有特别委任华团领袖担任部长或副部长,而拿督刘胜权只不过是一位执行纳吉“反贪工作”的精英,华社背景不强,而担任教育部副部长的拿督叶娟呈是教师出身,是一位杰出校长,可惜受英文教育熏陶的她,对华社所要求的华教情感,她是否可以体会更深呢?这有待其表现说明一切。

从名单上看来,纳吉可以肯定地,仅保留一个交通部长职给马华,完全没有提到保留多少个副部长职于马华,这也显示纳吉完全不卖华社的账,相信这与巫统党内和东马压力有关。大选前夕,纳吉所采取的“华社亲民政策”不管用,包括“寿衣拜年篇幅”、“敲鼓舞狮电视广告”,拨款于华总大厦建筑工程和关丹独中,甚至破天荒上中文电台和电视台,讨好华社,但都不得要领。

这一次的内阁改组和力挺前锋报的做法,是纳吉自20094月担任首相来,对华社“最为不友善”的一次,而这一个“不友善”,只因国阵获得不到8%的华裔选票。至于这一个内阁的成立,对华社课题起到什么样的催化,那就得看纳吉在未来的施政。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诠释纳吉仅认同马华作为他的伙伴,毕竟民政和东马张庆信完全排除在其组阁考量之外。

来届大选,若纳吉的政府持续地向马来社会和印裔社会释放善意,甚至重用该族群领袖,而起到吸票作用的话,将对华社未来在马来西亚的政治主流中,产生一个自我倒退的局面。

2013年5月13日星期一

马华的问题,从内部开始


马华自308摔了一跤之后,前马华总会长黄家定黯然下台;505大选后,蔡细历想效仿黄家定的下台方式,即“不寻求蝉联总会长”,但这一个想法,却换来党基层、党中委和党元老的发难。

马华是一个老牌政党,手握住丰裕的资源,不仅是当官的资源,还有党内资源。这样的一个政党,存在着历史包袱,有着历代党内领袖的形象负担,甚至是现任领袖的个人私德问题。蔡细历作为马华总会长,有私德方面的瑕疵,这是他于2008年当选“署理总会长”、2009年双十特大,甚至是2010328重选前,就已经犯下的错误。在这308大选后,蔡细历凭着“中央代表”的支持,勇闯三关。为何那时候,没有人敢说蔡细历是马华的包袱?

在马华内部,至少有一千余位的中央代表,曾经为蔡细历延续其在马华内部的政治生命,甚至让他踏上全国舞台,代表马华在国阵说话,还与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辩论等等……这就是民意与党意的分别,也造就了华社与马华脱节的征兆之一。

大选后的戏码,好像蔡细历取代翁诗杰(星洲批评翁诗杰是马华史上最糟糕的总会长),成为了马华史上最糟糕的总会长了。其实,要说蔡细历在党内没有贡献,那也说不过去,至少他曾两度公开且现场直播地与林冠英辩论,这一份勇气应该记载在马华党史中。



马华走到今天,其实还是有得争,也要争,毕竟还有7个国会议席和11个州议席,吵吵嚷嚷着那抱着不放的“推动国家独立”的功绩等等,相信马华还可以行走未来5年的政治路。看看那传统的党争方式,看看那一派人马失势,一派人马雀跃的戏码,我党还可以走多远呢?

马华的问题不仅是无法面对华社,而且党内也充满着“军阀主义”。“翁蔡党争”出现了马华新生代断层的问题,蔡细历当权之后,很多老一辈不愿退下的领袖,重新回归舞台,让很多郁郁不得志的年轻党员出走,退党的都退党,淡出马华的,也不多问世事。大选排阵上,可看出为党选多过为大选,甚至出现马华史上有候选人断送“安柜金”的糗事。

马华很多领袖都是“先谈党可以给他什么,而他才愿意奉献什么”,“我支持的领袖上台,我才支持;相反地,我就倒米”,这与民联政党有所不同,而这恰恰就是输家与赢家的分别。民联讲究共同理念,就算有分歧,也不会让敌对政党或媒体评头论足,让媒体好像报导娱乐八卦新闻般地报导。

马哈迪曾经说过,马华的问题就是“只要一派获得权力,另外一派的人马就完全被清洗干净”,而人才就在这样的清洗过程中,一个接一个的被清洗。马华是一个有诚意和原则的政党,然而在这样一个政治气候 下,党内若依然保留“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方式,那马华就只能在这片土地上“泡沫化”,而就让敌人来取而代之。

2013年5月11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民聯的攻城策略


民聯無法入主布城,對民聯支持者來說,的確是一件失望和憤怒的事情。在UBAH喊得響徹雲霄之際,所獲得的成績並非如預期般理想。
 選后,“城市傾向民聯,鄉區支持國陣”或“華人在野,馬來人在朝”的輿論不絕于耳,整個社會似乎沉浸在“分裂的漩渦”中。事實上,“城市傾向民聯,鄉區支持國陣”是絕對的事實,而“華人在野,馬來人在朝”也並非一項完全錯誤的說法,畢竟現有的執政集團只有11位華裔議員。
 或許我們該這么說,整體而言,“大部分華人選擇支持民聯,大部分土著支持國陣”,這樣的論述,看來離事實不會太遠唄!

 民聯若想在第14屆大選有所作為的話,應該重新回到城鄉地區和東馬地區。民聯3黨應該重新評估自己在東馬兩州的實力,與道地的反對黨合作,通過道地反對黨的勢力,接近內陸偏遠的選民,尤其是東馬土著和馬來選民。
 此外,民聯必須在馬來半島的鄉村地區,主動下鄉服務,而非一直依靠全國課題的炒作和發酵,來引發一個又一個政治海嘯,甚至濫用互聯網的方便,散播不負責任的謊言,以期達到激發民憤的作用。
檢討行為策略錯誤
 民聯在城市地區舉行大集會,獲得10萬人出席,這都是預料中的事,畢竟城市選民傾向支持民聯。就算民聯將大集會移到檳城去,再有10萬人出席,也只是在原地踏步。
 選后的工作,不該是一直指責別人的過錯,而不檢討自己的行為和策略錯誤。每個人似乎都天真地以為自己當上主廚的話,就可以烹調出一碟好菜。當然,民聯舉辦一場接一場的大集會,莫過于想保溫這股“反國陣”情緒,相信“保溫策略”將延續至來屆大選,或該說直到入主布城為止。
 民聯在選前看到方向,那就是必須在柔佛和東馬兩州,擊垮國陣的定存州。民聯成功攻破這3州的華人區,但依然無法直搗馬來選民和東馬土著佔大多數的選區。有鑒于此,民聯應繼續在這3州下一些功夫,甚至在伊斯蘭黨搞砸的吉打州作出努力,這才是入主布城的方向。
 輸了選舉,不是輸了世界,革命也才剛剛開始。但繼續沿用“搞情緒”的方式,來發動一輪又一輪的攻勢,只能歎民聯不思進取。

2013年5月6日星期一

小评“华人在野,马来人在朝”?


热闹的15天大选竞选期已过,一切似乎还无法真正地平静下来,现在朝野在争论着一个问题,“城市在野,乡区在朝”或“华人在野,马来人在朝”。整个大选成绩公布之后,无可否认地,从表面来看,的确体现“城市在野,乡区在朝”的局面。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甚至普罗大众看得到的局面。

“城市在野,乡区在朝”的说法只能在马来选票上成立,至于华裔选票,这只是对了一半,另一半是乡区的华裔选票也是倾向民联。熟知选举制度的人士都了解,各族选民的倾向可以从各个投票箱获知,虽然无法得知谁投了谁,但绝对可以知道这一区的华人大多数投了谁。

马来西亚各族群向往住在各自族群的社会群里或地区,如华人新村只有华人,马来甘榜只有马来人;就算在城市的花园也好,某个花园较多华人居住,某个花园则属于马来区,这是马来西亚社会的自然结构。当然,有些地区是混合区,但这种现象不常见。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民联或国阵都会清楚知道,哪个投票站较多华裔选民或马来选民,这一切将反映在朝野从选举委员会那里获得的选民册上。从这样的一种制度,双方候选人绝对可以知道这一个投票站以哪个族群居多,而在这里所获得选票,又有多少。

因此,要知道华裔选民是否支持国阵或倾向民联,这一切都可以从民联和国阵所得的选票数据中,得知一切。至于雪州这一带和各州属的城市选区(除了柔佛州新山的几个国会选区)均落入民联的手中,这犹如泰国的政治势力,塔辛的政党(包括现任泰国首相)获得乡区的农耕社会支持,相反地,阿比西的政党则获得城市选区支持,这是东南亚政治常见的形态。

总而言之,“城市在野,乡区在朝”的说法成立,毕竟朝野各得的议席反映一切;而“华人在野,马来人在朝”的说法也成立,毕竟多个城乡地区的马华和民政选区宣告落败(巫统依然保住),包括乡村区的州议席。巫统部长纳兹里也说明了华裔投票站失利,也反映事实的存在。

更为直接的说法是,如今在朝的国阵133个议席当中,华裔仅占了11(8%),数据已说明一切。作为政治人物,应道尽选票的事实反映,别为了政治筹码,驳斥事实的依据。既然华裔选民用选票,传达了意愿给政府,为何我们要隐藏这选票的真实面?

这里还有一个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在民联和国阵都派出华裔候选人的选区(马来人占大多数的选区),都会有BERJASA插上一脚,形成三角战或多角战,而BERJASA的候选人都会至少拿到超过3千票,而3000票往往都是马来选民不愿投朝野华裔候选人的情况下,所捞得的选票。

恰恰地,马华部长曹智雄就败在这种方式之下,公正党候选人胜曹智雄不过只是1873,然而BERJASA却从马来选民手中,偷走3530票。因此,可想而知,在马来人的社会里,马来人至上的思维依然存在。

2013年5月4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大選如賭注,都是未知數


距離投票日僅剩下一天,華裔選民早已作決定,甚至在提名日前,都已經選擇了民聯。來到這一刻,華社也做好準備,面對選后種種可能出現的結果。
 
倘若“五月五,換政府”實現,那華裔選民無疑將是最為快樂的選民群,整個國家的局勢如何發展,相信華裔也已做好最充足準備。華裔選民已將自身的命運,寄托在行動黨身上,他們也相信伊斯蘭刑事法的落實,是不會成真的。
 談到伊斯蘭刑事法,今屆的大選候選人名單中,118個席位是穆斯林對壘穆斯林,有43個議席是非穆斯林對壘穆斯林。若要通過修改憲法,落實伊斯蘭刑事法的話,只有這43個議席中的30席由穆斯林候選人勝出,才有可能發生,機會仍然存在。
 民聯勝選后,首相之職將視各黨所得的議席決定,依照各黨的議席安排,公正黨競選最多議席,但未必是贏得最多議席的政黨。因此,首相人選的懸念未到最后時刻,依然未解開。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便是三黨組織的內閣,肯定比國陣各成員黨在內閣內,擁有得更多,華裔部長也將會增加,更可能出現史上第一位華裔副首相。
 好!以上都是換政府后,所可能面對的問題。但是,若換政府不成的話,馬來西亞華裔在未來5年的歲月裡,將如何面對在朝的零零散散代表呢?
締造大馬紀錄
 馬華和民政在馬來半島的前景堪憂,人聯黨在砂勞越,甚至沙巴華裔政治領袖,相信都會相繼落馬。未來5年內的國會殿堂,坐在政府席上的華裔議員僅佔少數,坐在對岸的反對黨華裔議員人數,將締造馬來西亞史上的紀錄。
 選后,國陣繼續執政,以現有內閣成員分配,6個華裔部長職和10個副部長職將如何填補?是否由東馬兩州領袖或巫統領袖瓜分呢?
 屆時,馬華內部必定將激起“入閣與不入閣”的爭端,行動黨斷沒這膽量背棄選民,加入國陣,與巫統為伍。拋開馬華和行動黨,華團人士入閣當官的可能性是否存在?
 此外,馬華將全面退出政府體系,從基層的村長乃至內閣閣員,完全卸下服務人民的責任。零星少數的在朝華裔議員起不到任何的“話事”作用,相信華社到時也將不會責怪“馬華當家不當權”。
 這一屆大選,將是我國政治的分水嶺。無論是民聯或國陣執政,華社都必須冒險,變得更好,抑或變得更壞,機會各半,一切都放在這一場賭注上,畢竟決定這場賭注的輸贏,不僅是華裔選民,還包括馬來人、印度人和東馬土著。

2013年5月3日星期五

支持健全两线,给邓章耀一票


槟州民联放弃周休二日的黄金时段,选择国阵主席纳吉到访槟州的前一个夜晚,即星期一晚上,在韩江操场举办万人“全民希望大集会”,目的就是要向纳吉示威,同时削弱纳吉到访槟州的旋风效应。

星期一的夜晚,7万人淹没了整个韩江操场,粉碎了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认为槟州政权岌岌可危的说法,毕竟7万人的出席,已远远地超越了308大选前的人数。这一个7万人的大集会,没有免费的晚餐,没有重量级歌手的压阵,只有民联政治领袖的演说。

纳吉在7万人的大集会隔天,还声称槟州国阵有机会执政槟城,这无疑是痴人说梦的说法。普遍来看,槟州华裔选民依然倾向行动党,而马来选民和印度选民经历了行动党5年的执政后,态度是否有改变,朝野双方还是无从估计的。

槟州国阵想要执政州政权的梦依然遥远,把目标定在否决民联3分之2 的多数议席,较为实际和合理。民联在中央高喊两线制,但在槟州议会内,却有行动党当权者发出“零反对党”的豪言,这无疑是“换了位子,换了脑袋”的做法。

308大选后,槟州议会出现两种族制,在朝当权的由华人主导,在野的国阵清一色是马来人。因此,槟州选民非常享受“华人政府”的照顾,但事实上,这是不健全的两线制,这是缺乏代表性的两线制。


过去5年,当华人庙宇3年内的拨款,不及回教堂一年的拨款时,槟州议会内的反对党穆斯林议员很难开口质问,毕竟得益的一方,是本身的宗教和族群。那只能靠那些在308大选败北的马华和民政议员在州议会大厅外质问州政府,但都不得要理。

这一届大选,国阵派出多位形象正面和清新的候选人,如竞选双溪槟榔区州议席的涂仲义医生、爪夷区州议席的陈清凉、眼惹玛区州议席的陈诠锋博士,武吉丁雅区的槟州国阵主席邓章耀等等。作为支持健全两线制的选民,都希望未来5年的槟州议会,可以产生相互监督、小心施政的议会制度,避免让议会成为一个“造神”、“一人表现”的舞台。

纵观槟州选情发展,毫无悬念地,行动党将继续主导这个州政权。然而,可能败得体无完肤的槟州国阵需要的,是选民给予“重新站起来”的机会,槟州健全两线制一票,让槟州成为全国各州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