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星期日

廖中莱的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在马华前总会长 蔡细历 的时代 ,广为流传 。记得 蔡细历于2010年当选马华总会长时,那时候的他所接手的马华,可说是 三国鼎立,即蔡、黄、翁三大派系 。虽然各个派系的实力有所不同 ,但至少代表着一方诸侯的势力,而蔡细历本人所获得的票数,大约占总票数的三分之一。

就在蔡细历接手三分天下的马华后,他提出“海纳百川”的大原则,尔后大部分的翁派领袖真地在“海纳百川”的大趋势下,归顺蔡细历麾下。当然,也有一部分的翁派领袖在黄派(后为廖派)和蔡派之间游走,也有一些因为地方政治的因素,而与蔡细历渐行渐远。

1220党选后,廖中莱以1186票击败获得1000票的颜炳寿,当选马华总会长。很多人对基层实力不强的颜炳寿获得1000票,而感到惊讶。身边朋友竟然说没有看轻颜炳寿的意思,但可以肯定地是颜炳寿没有明显的基本盘,却能以微差票数败北,也证明马华内部还是有人希望看到廉正和改变。

正如之前所说的,廖中莱没有绝对的优势,但他有一位八面玲珑的署理总会长魏家祥。选后,廖中莱 高喊团结,颜炳寿呼吁归队,魏家祥说廖派与蔡派名词走入历史,现在只有马华派。无论是团结、归队,还是马华派,都是选后美丽的官话。曾几何时,蔡细历喊着“海纳百川”,但对廖派来说,蔡细历没有真正地海纳百川;翁诗杰曾经倡导集体领导,但最后还是面对逼宫。

今日高喊团结的廖中莱,或是马华派的魏家祥,不也是当时党纠纷的参与者之一吗?何以如今坐上了大位,却希望别人给予自己合作,不要给自己填麻烦呢?若两位明白这个道理的话,当时就不会如此地苦苦相逼;若当时不苦苦相逼的话,今天你高喊团结才有意义。

马华的团结不是向当权派靠拢那么地单纯,相反地,当权派如何说服基层,尤其是党选分属不同派系的人 接受你的领导,才是至关重要的。“广招贤才”和“党内改革”也不应该只是为自己粉饰的门面话,相反地,付诸实际行动和实践承诺,才是不愧于党同志和社会的期待。


2013年12月28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百姓怨氣也漲

來到2013年最后一篇專欄文章。在這一年結束后,我們會迎來怎樣的2014年?
2013大馬年度漢字投選結果顯示,“漲”字在5935張的總票數中,占36.2%,遠遠超過其他入選10大的漢字。“漲”字讓人民感受到生活壓力。

 國陣在保住政權后,以種種推搪之詞來合理化它政策上的改變,並削減白糖和汽油補貼、調高電費、調漲輕快鐵票價、醞釀調整國內大道收費等。人民被這“漲”字,搞到苦不堪言。
 眾所周知,白糖和電源的調漲將直接影響各行各業,所帶來的連鎖效應,肯定波及廣泛層面。雖然對一些經濟學家來說,削減補貼有助經濟成長;但是,老百姓在乎的是“口袋”,他們不會去明白,也不會瞭解何謂經濟政策或那些書本上的經濟術語。
 最諷刺是,國陣當初推出第13屆大選競選宣言,曾提及將在重掌政權后,逐步減少市內大道收費站,及增加南北大道的出口與車道。然而,在這些所謂的競選宣言未兌現之前,國陣先調漲大道收費。更可笑是,政府直指調整大道收費,早已納入與大道公司簽署的合約。因此,政府必須兌現承諾,否則,將須作賠償。
只能等下一個5年
 當大家都在猜想何人如此愚蠢,簽下這種“向人民開刀,利惠大道公司”合約時,馬華新任副總會長蔡智勇跳出來告訴我們,這個所謂“蠢蛋”,是時任財政部長安華。
 當然,安華會推搪說他只是奉命行事,那么,他在國陣位居副首相的日子,說來也只不過是傀儡一個。安華固然難辭其咎,但這些錯誤難道就無法被糾正過來嗎?
 最近默迪卡調查中心針對首相納吉個人和政府的支持率作民意調查,納吉本人和國陣政府的支持率,大幅下滑。納吉的個人支持率從今年8月時的62%跌至12月的52%,而認同國陣政府的比率,也從同期的50%滑落至38%。
 短短4個月內產生的兩個民調結果,顯示這期間政府所實施的政策,如削減補貼、宣布2015年落實消費稅、公共交通費用調漲等,都讓人民開始對政府生厭。“漲”是2013年度漢字,但要到2014年,我們才會真正感受到“漲”的壓力。我們不能做什么,只能等待下一個5年──大選。

2013年12月22日星期日

马华党选后之入阁还是改革?

马华三机构党选结束 ,正式进入“廖魏时代 ”。在这一场战役中,马华署理总会长 之战,由年轻的魏家祥胜选,而总会长职方面,由廖中莱险胜颜炳寿186票,得票51%,颜炳寿则获得42%的选票,翁诗杰仅取得6%。在翁诗杰败选后的“真情剖白”,终于承认自己是“称职的陪跑者”,也终于知道“时不与我”。


若说廖中莱是强势总会长或具党意的总会长,那要看这一个论述建立在什么标准上。如果要与2010328重选的前任总会长蔡细历比较的话,廖中莱的确略胜一筹,毕竟蔡细历只取得少过百分之五十的得票率。但若与2008年的翁诗杰(61%)和2005年的黄家定(64%)比较,廖中莱稍逊。

也许看官们会反驳说翁诗杰和黄家定当年面对的是一对一对垒,而廖中莱则是面对三角战。但若翁诗杰的160票完全归廖中莱都好,都无法获得比2005年黄家定和2008年的翁诗杰更好的成绩,因为颜炳寿已获得42%的选票,而且就算翁诗杰不选,他的选票也未必全归廖中莱。



因此,在中央代表的投票思考上,有两种思维,一是年轻组合(颜魏配),其二是团结因素(廖魏配)。当然,成绩显示中央代表更期待团结甚于年轻领导。这也说明了魏家祥大胜林祥才是为何,更说明了颜炳寿如何获得比蔡派基本盘更多的选票,尤其是有部分蔡派选票在1020特大和蔡细历不寻求蝉联后流失。

此外,据说蔡派选票也在投票当天早上流失,传闻竞选高职的霹雳州领袖跑票,以换取自个儿中选。但无论如何,中央代表制是阻止不了换票的作业方式,而廖中莱所承诺的“总会长直选制”必须尽早探讨和落实,以在来届的党选中加以落实。

今天是廖魏领导马华的第一天,廖中莱的首个任务似乎不是党内改革,而是忙着入阁。到底是改革,还是入阁?这将影响马华的未来,不仅是党内,而也包括党外和华社。在网络新闻宣布廖中莱中选总会长后,网民就调侃接下来是要当部长,但却意想不到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探讨入阁。

马华党内改革应置任何议程之上,若马华无法确定自身在国阵的政治定位,那入阁为华社解决问题,也只不过是走回老路,而不是走出一条新路。入阁是迟早的问题,但这个时限可以是三年后或下一届大选,而不是如斯匆忙和仓促地入阁,党领袖入阁的处理手法已再次地让马华陷入“爱当官”的窘境。

虽然马华领袖认为不入阁的话,将很难协助华社和主导政策,但对于华社来说,马华的入阁似乎无关痛痒。因此,马华新领导层应从华社的角度来处理自身党内的问题,而不是从自个儿的角度去将自己的那一套,强加在华社的身上,认为华社的看法与自己无异。


入阁不是首要任务,重塑马华形象和党内改革,才是最重要的工作。期待马华新领导层真的“为了下一代,走出一条新路”,别变相成“为了自个口袋,走回以前的旧路”。


2013年12月21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論馬華黨選

馬青總團改選塵埃落定,張盛聞憑著知名度和黨務經驗優勢,登上馬青總團長寶座;其團隊下的署理總團長、女副總團長、總財政和總稽查候選人皆落敗,但其團隊卻贏得絕大部分中委職。
 自2008年開始,馬華總會長及署理總會長都不會由單一派系或團隊取得勝利,前有翁詩傑與蔡細歷,后有2010年蔡細歷與廖中萊,這是巧合嗎?還是中央代表的默契?
 這一次馬青總團改選,似乎延續著這不成文定律。至于即將在今日舉行的馬華母體改選,是否會出現“不同派系”囊括首二高職?且拭目以待!
 馬華今屆改選,候選人打出的口號都是老調重彈,相信大家會把現在所聽到的種種口號,與2008年黨選的口號聯想在一起,總之就是倡導改革再改革。然而,2008年喊出的改革口號,列出的競選宣言,如今重新回味,會發現今天各個候選人推出的競選宣言,是新瓶裝舊酒,沒啥新意。
 最為諷刺的,莫過于你發現他原來從未兌現過自己當年的競選宣言,如今卻再次高喊“改革之心”,重塑自己的改革先鋒形象,競逐黨高職。
沒人認真看待宣言
 競選副總會長的周美芬曾說黨員很少把候選人的競選宣言,保存下來檢驗,導致候選人宣言往往只是候選人的粉飾。周美芬是馬華少有講究個人原則的領袖,海南姐的確有她那一套。宣言除了如周美芬所說的有粉飾作用外,宣言推介禮也變相成為支持度探熱器,但從來沒人認真看待宣言,包括中選者。

 總會長候選人顏炳壽,曾在媒體訪談中提及黨資源下放。馬華坐擁數十億黨產,但基層黨員,由支會乃至區會,甚至州聯委會都面對資金缺乏問題。顏炳壽承諾若他當選,將在黨內推行“黨資源制度化下放”。此建議可以發揮催化劑作用,讓士氣低落的基層黨員重新動起來。
 黨內改革固然是首要任務,但面對來屆大選挑戰,才是這次黨選的最主要考量。可以預見,馬華這一次改選后,下一屆黨選可能會以“大選即將來臨”為由而展延。
 因此,今日產生的馬華新領導層,將是4年后領軍大選的將帥;今日所做的決定,也將決定馬華這老牌政黨的未來和存在價值。

2013年12月16日星期一

提名后的和平方案破局

马华党选 来临之际,似乎没有人 理会 那个“谢绝 穿马华制服者在 该店消费”的店主,直到林冠英到了 该店,并以“鼓励”的口吻 赞扬 该店主正义后,马华 总会长候选人 颜炳寿抨击林冠英鼓吹憎恨政治外,其他马华领袖还忙着党选,一切事情待老子当了总会长后再说!



日前,阅读报章,得知我党署理总会长,也是总会长候选人廖中莱提到“和平方案”是蔡总自个儿提出的,廖署总也说只是协调副总至中委的“和平方案”,顾下不顾上,不汤又不水,似乎不到味。那何等的和平方案才符合廖署总的算盘呢?让廖署总在没有对手之下蝉联吗?

蔡细历公开指颜炳寿不是他的代理,而恰巧过去国王的人马却似乎有默契地靠向颜炳寿,说恰巧也好,有心搞这小动作也罢,既然大家都认同中央代表有选择权,国王的人马可以在民主精神赋予的权利下,支持自己心目中的领袖。同样地,过去一些国王的人马不也靠向廖署总吗?所以说啊,无论是蔡派或廖派,他们都有权利选择靠向那一边,而这也是民主所赋予的权利。

谈回“和平方案”,蔡细历仅认同副总以下的职位谈和平,颜炳寿和翁诗杰当然完全不苟同,而廖中莱却觉得和平方案应该包括党首二职位,这是党内发酵极快的其中一个课题。作为竞选总会长的候选人,经不起党内选举的洗礼,处处要求和平方案的话,那如何带领马华面对来届的大选呢?

“和平方案”的产生,衍生许多内部的问题,这不满的情绪不仅是在基层燃烧。相反地,在廖派与蔡派之间,派系分配不均的问题也引起许多的内讧。派系内讧的问题已经在提名日的名单上,显见一般。廖派与蔡派的副总人选各多达四位,两派的中委人选也从没维持在原先的1312位,相反地,各派派出的人选却多达25位,可说是全面对打。

最为弄巧反拙的是,不被纳入蔡派“和平方案”名单内的蔡派大将,纷纷投靠颜林的组合,以“蔡二派”的外围力量,围攻廖派。廖派除了与蔡派谈不妥外,还无奈地促成“蔡二派”的组军,左右夹攻廖派。

至于另一个大课题,便是外来干预。前署理总会长林亚礼是否有找过巫统主席纳吉呢?答案肯定是有的,但是否有要求首相劝说蔡细历退位呢?纳吉说没有,但林亚礼好像说有,那到底有还是没有?

事到如今,蔡总的退位已经不重要了。相反地,林亚礼是否有为自己的爱徒廖中莱说项呢?这倒很重要。我党未来的总会长不可以是依靠“外力”上位的领袖,认同蔡细历所说的,马华不是国大党,我们有能力决定自己的领袖,不需要任何的和平方案,我们只需要民主和公平下产生的领袖。


2013年12月14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和平方案”壞了馬華改革

馬華黨選傳出和平方案,許多基層黨員,無論有沒有投票權,都視之為外來干預和偽民主。蔡廖雙方皆認為,和平方案可以減少黨選摩擦,把對黨的傷害減到最低,也把黨在1020特大后的團結提升到另一個境界。

 “和平方案”美其名有團結作用,實際上是保護各派系利益,甚至是穩定各個即將上位領袖的位置。從目前形勢看來,總會長有3位准候選人,副總會長更有多達8人,這兩大職位的主要參選者都是各派系力保的人馬,為贏得選戰,和平方案有助于交換選票,互保對方嫡系大將。
 但是,“和平方案”肯定出現僧多粥少局面,早已宣佈競選副總會長職的廖派大將黃日昇和李偉傑,似乎被排除在和平方案外,蔡派大將張日洲也不例外。因此,“和平方案”只是表面和平,內部暗流洶湧。蔡廖雙方必須以各種官職、黨聯公司職位、撥款等來安撫被排除在外的領袖,尤其是欲競選中委職的各區會主席。
 談到安撫功夫,廖派顯然比蔡派更具優勢,畢竟廖中萊似是“首相默許”的未來總會長,掌握資源肯定比蔡派多。
 這一切談判、和平方案或派系交換選票等事件的發生,都在說明“馬華改革遙遙無期”,所謂“和平方案”,完全牴觸民主精神。當馬華領袖選擇“和平方案”,已剝奪中央代表的選擇權,更進一步剝削中央代表的被選權,還談什么改革中的“總會長直選制”?
改革宣言只是點綴?
 當領袖害怕自己的位置受威脅,他們會否讓出對自己有利的“中央代表制”,值得深思。
 “總會長直選制”是為了杜絕金錢政治、利益輸送和派系換票等弊端,讓總會長得到更踏實和實際的全黨委託。然而,今天欲競選高職的領袖,是否有以身作則、貫徹自己在競選宣言中提到的改革力度?
 “和平方案”是對馬華改革的最大諷刺,更使多個月來白忙一場的革新委員會成為笑話。當人民相信自己手中一票可以改變國家命運時,馬華還在大談“和平方案”,何談與華社接軌?
 馬華改革宣言,不應是競選宣言的點綴;和平方案更不應“假團結之名,行自保之實”!只有讓黨選成績在民主公平中產生,未來新的領導人才能抬頭做人。

2013年12月9日星期一

《中国报》霆院声声:馬華黨選的忌諱

馬華黨選僅剩下兩個星期,馬華總會長蔡細歷履行“君子承諾”,為505大選戰績不佳負責,放棄蟬聯。蔡細歷予人敢作敢當、強悍和勇者無懼印象,無論看官有多不滿意他的作風,都必須承認在當今馬華領袖中,蔡細歷是“講到做到”的領袖。
 雖然蔡細歷在大選后承諾不蟬聯,但他早前又走訪全國各地,拜訪基層領袖,動作頻頻,此舉讓準備上位的領袖質疑蔡細歷引退的誠意。在那“逼宮”的日子,曾居高位的黨元老、中委、各區會主席紛紛要求蔡細歷立即下台,連讓蔡總“優美轉身”的機會都不給。
 如今,蔡細歷確定不蟬聯,有人說是“逼不得已”。何以“逼不得已”呢?打不過3位准候選人?
 以蔡細歷戰鬥型的性格,會怕了翁詩傑、顏炳壽或廖中萊?筆者寧可相信蔡細歷是遵守承諾引退,也不希望在這個“逼不得已”背后,如坊間傳聞般,有外來勢力干預,否則馬華黨選后的領導層,也只不過得到“空白的勝利”。
 馬華黨選,是一場利益、實力和財力的競爭。馬華從創黨時期,直至60余年后的今天,為何總給人“軟弱”的觀感?馬華黨內大部分攀上高位的領袖,似乎都必須仰賴財勢雄厚的外來企業大商家財力支持。

應拒外來干預
 財力搞不定的事情,就通過勢力。馬華內部最忌諱的外力,莫過于巫統,畢竟在馬華黨史上,的確出現過多次巫統“調解”。若馬華領袖糾結在黨內紛爭時,有人“厚顏無恥”地尋求國陣老大哥介入,以達到個人最后勝利,這種做法將讓馬華永遠無法擺脫“軟弱”形象。獲得“空白勝利”的領袖,更別說在將來,敢向“曾助自己一臂之力”的巫統嗆聲。
 不難發現,馬華總會長蔡細歷最近疾呼黨內摒棄金錢政治和外來干預,似乎確有其事,但蔡總卻不敢直接點名何人參與其中。“誰吃到辣椒,誰知道辣”,相信馬華中央代表深知黨難當前,拒絕黨選金錢政治和外來干預,是讓馬華重新抬頭的契機。
 馬華要改變華社對其“軟弱”的觀感,不是黨選后的事,而要從黨選前開始,即拒絕金錢買票和外力介入。否則,所謂的改革,都是空洞和虛偽。

2013年11月23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保守思維”回歸伊黨?

伊黨青年團宗教事務局主任慕哈末卡立爾說,為了更有效在民聯成員黨裡宣揚伊斯蘭教義,他“夢想”著有一天讓檳城首席部長林冠英改信伊斯蘭。他希望可以借助民聯平台,加強伊斯蘭宣教工作,畢竟民聯是一個不錯的平台。
 

    民聯是一個政治聯盟,這一個聯盟有著同一個目標,就是推倒國陣,入主布城。然而,在這一個擁有共同政治目標的聯盟裡,卻有一個解不開的死結,那便是宗教治國。伊黨在308大選,曾經擁有3位州務大臣,在國會卻不比公正黨與行動黨擁有更多國會議員。
 在那個階段,民聯3黨可說平起平坐,雖然伊黨國會議員不比其他兩黨來得多,卻掌握實在的兩個州政權。505大選后,伊黨失去吉打州政權,伊黨尼查也無法重奪霹靂州務大臣寶座,再加上伊黨從原有所贏得的23個國會議席,減少至21個國會議席,伊黨已在民聯3黨中,從原本“勉強的平起平坐”變成“真正的第3黨”。
 從過去的大選成績顯示,伊黨已從308的全國性政黨打回原型,退回東海岸,僅能守住吉蘭丹、登加樓和彭亨的傳統堡壘區。伊黨在“伊斯蘭國課題”的立場,模稜兩可,領袖各說各話,是伊黨保守派與專業派的角力,也是伊黨面對大選挫折的因素之一。
未免太高估自己
 伊黨對民聯來說,擁有吸納馬來選票的作用,甚至是協助行動黨和公正黨深入馬來甘榜的傳統政黨。但若要將自己那一套,強加在行動黨和公正黨身上,那就未免太高估自己。
 也是伊青團署理團長候選人的慕哈末卡立爾“夢想”林冠英改教,他更應該期待的是卡巴星家族議員都改教,那才算一個值得期待的艱難任務。把宗教作為競選籌碼,是為了贏得更多支持。
 上一屆黨選,末沙布以專業人士派系成功擊退兩名宗教師派,贏得署理主席,其他專業人士出生的領袖也囊括多個重要職位。然而,在這些專業人士派系領導下的伊黨,並沒在過去的大選保持原有成績,甚至末沙布本人還輸掉該黨已故前主席法茲諾的本筒國會選區,這個挫敗將為保守派帶來反攻重要籌碼。
 巫統以種族權益作為競選主軸,伊黨也不過把“宗教使命”替代巫統的“種族權益”,來為自己的勝算加持。

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單一族群的鬥爭

日前,拉曼大學馬來西亞青年民意調查顯示,公民意識主導華裔青年的政治選擇,約70%華裔青年選擇以公民意識為主的多元種族政黨,只有7%華裔青年選擇種族政黨。
 這現象對馬來西亞的未來發展,是正面和積極的,至少華裔青年已走出過往老一輩的種族思維,趨向爭取全民利益的政治。但是,這一個調查結果的思維建設,是建立在何種基礎之上?馬來西亞自獨立以來的種族政治無法滿足全民?因為對華社不公,人們要摒棄種族政治?
 若因種族政治對華社不公,而出現華裔青年選擇多元種族政黨,那這一個調查結果僅是建立在種族思維上的公民意識。
 在過去兩屆大選,華社摒棄代表華社的華基政黨馬華、幾乎讓以多元種族政治立黨的民政黨全軍覆沒,這其中最大原因是,華社認為“馬華無法在國陣捍衛華社利益”。每當華教課題冒出來,董總及華社對著馬華來罵;當巫統領袖發表種族言論,華社又是對著馬華來責怪。
公民意識抬頭
 當這些聲音此起彼落時,其實不僅政黨離不開種族政治,就算華社、華團都自我捆綁在種族治國框架內。當然,其中原因也包括馬來社會依然熱衷種族政治。
 今天,華裔青年選擇公民意識主導政治選擇,對國家發展似乎是好事,但對于華社利益,卻存在著危機。民政黨說華教是公民議題,那只是一廂情願說法,除非其他友族同胞大量湧進華校唸書,否則,華教始終是華人的事,美其名也僅是國家教育政策的一部分。至少對近70%非華人社會來說,那不是他家的事。
 公民意識抬頭,種族政治日落西山,對獨立僅近60年的多元種族國家來說,絕對是好事,至少我們走得比別人快。然而,在華裔青年選擇以公民意識為主的多元種族政黨時,那些捍衛華教、文化、經濟的華團組織,也面對與華基政黨無異的命運。


 單一種族的組織或結構,很難引起華裔青年共鳴,就拿淨選盟運動與華教大集會作比較,你會發現身邊華裔青年嚮往支持淨選盟運動多于華教大集會。
 總括一句,華裔青年選擇公民意識,面對衝擊的不僅是華基政黨,也包括純華裔的華團組織。單一族群的鬥爭,在新一代華裔青年眼裡,是否還那么重要?

2013年11月12日星期二

马青40岁好!

就事论事,马青年龄从原本的45岁降至40岁,这一个年龄上的调整,在政党年轻化和发展上,绝对有利无害。当你看到敌对政党行动党的社青团把青年的年龄定在35岁以下,而国阵老大巫统冶把年龄限制在40岁以下时,马青就别奢望40岁以后还可以当马青了。


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当很多马华年轻党员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背地里批评老一辈的领袖霸者位子不走人时,但又有人却认为把马青年龄往下调是一个错误。任何一个改变都有人会被牺牲,也有人会从改变中获得利益。然而,改变是为了党利益着想的话,我们就必须将自我幻想的“利益论”和“得失论”放一边。

今天,我们牺牲了过了40岁的“老马青”的才能,难保我们不能在未来,发掘更多少过40岁的年轻党员,甚至是少过30岁的青年才俊。若非把年龄调低的话,马华如何冒出30岁以下的州团长,如何拥有一大批30岁左右的区团长。

用了一大堆什么“魏家祥要保着张盛闻”的理由来为“调低马青年龄”套上罪恶的骂名,其实另一边厢,反对者也间接地在打压着年轻党员上位的机会,更抹杀了党年轻党员发挥的机会,进而让年轻人对马华却步和意兴阑珊。

马青州代表大会的出席率偏低,无疑与马华不够年轻化有关,甚至无法让人看到马华贴近年轻人,毕竟45岁的党员还属于马华青年的话,那也表示马华真的没有太多的年轻人。

今天,马青调低年龄至40岁,千多个支团无法组军,41岁至45岁的老马青何去何从等问题,都是制度改革上的牺牲,是一个过渡期,这与马华瘦身无异。有人说马华瘦身将会变成小党,很多支会可能找不到人,但就为了这些虚名,马华继续地自我膨胀,自我陶醉吗?


别为了那个人的得失,放弃了追求制度上的改变。自个儿的利益在党的历史中,是微不足道的,相反地,制度上的改变,却可能影响好几代人,至少影响着这一刻每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马华党员。否则的话,站在前面摇旗呐喊的还是45岁头发半白的“老马青”啊!


2013年11月10日星期日

《中国报》霆院声声:華裔選票回流?




雙溪裡茂補選成績出爐,伊斯蘭黨保住這5屆大選不敗堡壘區,國陣也成功削減伊斯蘭黨多數票高達60%,贏得19個投票站中的11個,最意外的莫過于華裔選票回流。
 雙溪裡茂州選區僅有1800余名華裔選民,集中在其中3個投票站,而這些投票站成績顯示國陣獲得明顯勝利。因此,朝野政黨都斷定華裔選民傾向國陣,但這一個政治結果不代表什么,卻也代表著什么。此話怎說呢?不同詮釋,將有不同政治效應。
 吉打州是伊斯蘭黨曾經執政的州屬,華裔曾受不公平待遇;同時,最近吉打州行動黨鬧內訌,單靠公正黨華裔議員主攻華裔票倉。此外,行動黨並未真正為了1800余名華裔選民,全軍壓上北部。相反地,馬華中央領袖從蔡總到中委,不管是為了黨選,還是補選,至少他們都到了雙溪裡茂助選。
 雖然吉打州務大臣慕克裡茲曾為了華校撥款課題,發表“只會協助過去大選支持國陣的族群”言論,但這似乎沒有影響雙溪裡茂華裔選票,畢竟副首相隨后宣佈撥款205萬令吉給區內3所華小,抵銷了慕克里茲言論的負面效應。
耕耘華裔選票
 這一個選舉結果,對華社來說,可說一場及時雨。當國陣領袖,尤其是巫統領袖,認為華人忘恩負義時,華裔選票回流似乎又讓他們看到希望,往后不敢怠慢華社。當然,1000多張華裔選票不代表全國700萬華裔同胞,卻也說明華裔選票可能回流,國陣還有4年多時間,去耕耘華裔選票。
 華裔選票回流,首當其衝的肯定是行動黨。行動黨林吉祥說若華裔選票回流而讓國陣削減伊斯蘭黨得票的話,那最大輸家是巫統。無論如何,巫統都不會是輸家,對于國陣政權來說,巫統也渴望華裔選票回流,畢竟巫統對于現有內閣沒有馬華代表,似乎有些尷尬。
 當然,沒有了華裔支持,這個政府還是可以做下去,只是不完美。
 對行動黨來說,華裔選票回流國陣,才是惡夢的開始。至于這個回流趨勢,是否會蔓延至全國,目前言之過早,畢竟雙方都有4年余時間。行動黨必須為過去華裔選民全力支持民聯“改朝換代”換來的失望,重新找到新政治論述,否則,行動黨將會進一步流失選票。

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

国阵永远都是恶魔?


308大选开始,直到505大选,5年的时间让人民从政治冷感中苏醒,关心政治,关心社会议题,让马来西亚政治达到全所未有的集体喜好。很多人认为国家越趋民主,我国人民的心智更成熟了。

从反对党的角度来说,这是极为鼓舞的事情;至于执政党,那是一场可怕的噩梦。我国人民心智并非完全对政治成熟,也非完全晓得政治背后的种种诡计和戏码编排。人民所看到的政治,已是一出出已经按照剧本编排出来的桥段,每一个桥段有着其政治意义。然而,这也是人民所看不透,但却又认为自己并不愚蠢,所判定的一个政治结果。

某些电视台的报导方式倾向于反对党,在报导中,参杂许多“节目制作”与“播报员”的个人政治立场和感受,进而以“有意无意”的调侃方式,来讽刺新闻中的执政党领袖,甚至让自己幻想出来的观点,成为新闻报导的点缀品。

然而,这类电视台新闻节目,竟然成为公众口中所认为的中肯、平衡和事实报导。这类评价无疑已显见我国人民不了解何为“中肯”和“事实”。欲对抗霸权的政府,也无需典当自己心中对事情的评估底线。我们断不能因为报导倾向反对党,就认为这是中肯和事实报导,这是对民主政治的伤害,更妄称自己是智慧型的选民。

此外,收费网络新闻网的标题和新闻撰写完全可看出是对着执政党来干。无论政策利民与否,都被冠上不讨好的标题。然而,这种收费网络新闻网却自喻为公平报导,甚至号称“深度报导有影响力的新闻和论点”。

在这类媒体的日夜熏陶下,人民心目中的那把尺已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倾斜。当世界银行在《2014年全球经商环境报告》中,评价我国在最具竞争力排行榜中,获得6时,网民就调侃“政府用钱买来的成绩”。

如此荒谬的理据,可以显见人民心中的恶魔思维,已经根深蒂固。无论多么美好的事务,在他们的眼里,这些都是恶魔,尝试以千万个没有根据的理由,将这些资讯阻挡在外,让自己依然相信身边的天使依然是天使,恶魔永远都是恶魔。


人民无法敞开胸怀,重新评价朝野双方的政治表现,甚至清晰地考虑政治现实时,那也只是从过往的盲目支持国阵,转移到盲目地支持民联。虽然换了一个角色,但还是一样地盲目,而更甭谈民智成熟。


2013年10月26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強硬派與溫和派

國內各政黨近期黨選,巫統黨選剛結束,今日舉行民政黨黨選,未來兩個月內則有馬華和國大黨黨選。人們都在討論,一個政黨該由什么類型領袖來領導,強硬派或溫和派?
 我們身為華裔,正為溫和開明派的高教部前副部長賽夫丁在淡馬魯巫統區部署理主席戰與中央最高理事競選敗北可惜之餘,卻希望華裔領袖強勢,如行動黨的林冠英。強勢與弱勢,強硬或溫和,在不同政黨,對于不同族群,有不同詮釋。
 部分馬來人希望巫統內部保守派或激進派抬頭,華裔則希望巫統溫和派或開明派當權;相反地,對方則希望華基政黨領袖屬于溫和派,而華裔則當然期望自個兒領袖強勢。因此,強勢與否,取決于一個政治時代的需要,而沒有絕對適合或不適合。

 民政黨黨選,馬袖強與鄧章耀之戰,完全是溫和派與強硬派對決。兩種性格的領袖,任由中央代表選擇,體現民主精神之余,也讓黨內同志自行決定黨未來領導風格。同樣的,馬華也面對類似問題。在這個政治競爭激烈時代,無論面對來勢洶洶的行動黨,或霸道的巫統,馬華與民政的未來,是要托付于溫文爾雅領袖,抑或強勢作風領袖?
揮刀亂砍徒勞無功
 危機中需要強者,這個時代華基政黨需要強人領導。強人需要敢于對黨、民族和國家,進行大破大立的改革,有足夠勇氣、清晰思維和穩定立場,去改變現有情況。若單靠胸口掛一個“勇”字,就揮刀亂砍,沒有套路所言,那也是徒然。因此,今日民政黨或馬華所需思考的是,一個強勢領袖是否有勇有謀,有勇無謀也只不過是圖個“勇者無懼”,而不是“智勇雙全”。
 參考行動黨領導人獲得華裔選民青睞原因,其中不乏是因為他們敢怒、敢言、敢冒被捕風險,如走上街頭激進鬥爭等。當然,在國陣大家庭內的民政黨和馬華,要在這大框架內,走出類似風格,實屬不易,但也不能坐以待斃,消極認命。
 總括一句,政黨形象的樹立往往取決于黨最高領導人形象、課題處理和立場態度。馬華與民政要如何讓人民重新接受它們,在未來大選中獲得更優越成績,可以確定地說,領導人未來作風,將決定該黨未來3至5年走向,甚至是政黨政治存亡。

2013年10月19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蘇仁德蘭的退縮


全國警察總長卡立邀請人民公正黨籍巴東色海國會議員兼人權律師蘇仁德蘭參與警方剿匪行動,並獲得蘇仁德蘭答應,但糾結在生死狀一些條款上,如不負責蘇仁德蘭的安全問題等。
 蘇仁德蘭是政壇新貴,過去以捍衛人權,作為其鬥爭目標。蘇仁德蘭也多次炮轟警方、內政部和《防範罪案》法令,尤其強烈反對嫌犯“未審先扣兩年”的執行,直認這是《內安法令》回歸,侵犯人權。
 卡立挑戰蘇仁德蘭參與剿匪行動的目的,莫過于想讓蘇仁德蘭瞭解警方與匪徒駁火或對抗時,必須面對的生命威脅和自我保護需要。然而,蘇仁德蘭卻認為其生命不獲保護,對他來說不公平。當然,蘇仁德蘭可自辯說他是未曾受過訓練的維安人員,不能與警方相提並論,他必須獲得某層面上的保護,否則的話,他不會參與。
 同時,他也批評警方若因他不簽“生死狀”,就不讓他參與,是警方退縮。從整件事看來,蘇仁德蘭與其說警方退縮,倒不如說自己退縮。警方沒什么好退縮,拿著槍枝,上了駁火現場,在“子彈亂飛”情況下,已先將自己放在死亡邊緣,是否能安然無恙回家與家人團聚,胥視上天眷顧。
無法再對罪犯寬容
 相反地,蘇仁德蘭的參與不過是一場政治表演,是政治人物消費他自己一直捍衛的人權課題。既要消費課題,卻又害怕受傷害。捍衛嫌犯人權之余,卻又自私地想捍衛自己的人權,卻似乎放棄了廣大人民的人權與自由。
 蘇仁德蘭說“未審先扣”侵犯嫌犯的人權。但是,在蘇仁德蘭為嫌犯說話的當兒,他是否也想過平民百姓所享有的自由天空、安全出門的人權自由?
 還記得過去伊斯蘭法鬧得沸沸揚揚時,報章曾報導“因被搶劫而死亡”死者的家屬控訴,不如就執行伊斯蘭斷肢法,讓掠奪匪砍手掌,避免他們重犯。當大家都不顧念砍手掌,毀他人一生時,我們對治安的憤怒,似乎無法讓我們再對罪犯寬容。
 《內安法令》的最大問題在于曾扣留政治人物或異議分子,如著名的1987年“茅草行動”。因此,廣大國會議員應確保《防範罪案法令》不被濫用,尤其是在政敵身上。至于人權問題,保護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應甚于有前科或干案累累的罪犯,畢竟治安問題影響甚廣,平民百姓安全受威脅。

2013年10月15日星期二

“卖华”不够,再来“养马”?

未来的一个周末,可是国内政党的大日子,不仅是马华召开特大,也是巫统母体和民政党党选的日子。马华、巫统领袖与民政党领袖各自为了党选或党争,对友党作出炮轰或发表种族性言论,更不在话下。马华老总蔡细历批评廖中莱接棒马华,将会让马华成为另一个民政党,此举换来民政党欲竞选党职的诸公炮轰。蔡细历的直率,让他招惹满身蚁,而民政党欲表现出“强势领袖”,也炮轰蔡细历,为的也不过是党选上位而已。

马华特大的召开,大家都把整个党争的焦点放在“谴责廖中莱”的提案上,甚少为了马华从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入阁与否的课题探讨。马华特大不是为了一个廖中莱而开,马华也不是为了未来领导去留问题而存在的政党。马华应该将“入阁与否”的问题放在整个特大的主轴上,“领袖可来可去”说得好听,但行动上还不是为了一个“领袖的死活”拼命。

“入阁与否”才是关乎未来马华的命运,一旦处理不当,不仅换来敌对政党的嘲讽,甚至也难以面对华社。当然,若“不入阁”的话,马来西亚华人在整个巫统主导的政治结构里,是否还可保有一定的政治价值,还是逐渐让华裔离开政治与国家行政主导核心呢?

廖派打手姚长禄对蔡派的炮轰,可说是黔驴技穷。随手拈来的课题,如党产和个人形象炮轰等等,都成为了强弩之末。万宜卖地课题是由廖中莱和曹智雄亲手操刀,却变成姚长禄口中的“蔡细历的错”。最为不讨好的,还是他频频为马华套上“贬义性”的名词,如“性代表”,“总会讲”和最新的“养马公会”。

过去的日子里,民联支持者为马华取得贬义性名字,如卖华公会,还不够多吗?如今为了一个党争,马华领袖为自个儿的政党套上那么多的名词,这不是体现了“有这样的朋友,还需要敌人”吗?


廖派在过去一星期内,似有挽回一些优势,拉近强弱悬殊的距离,但若要谈“势均力敌”的话,那还说不上来,毕竟廖派靠的还是同情票,而姚长禄的“救党委员会”或“保护党产委员会”的种种“老调重弹”的伎俩,就省了些吧!帮不到廖中莱,反而让廖派更显见其派系人马的无能和技穷。


2013年10月12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季節性種族言論

本月19日是我國最大執政黨巫統黨選日,這個以種族權益為鬥爭目標的政黨,其欲競逐各級職位的人馬,言論充滿種族極端味道,以符合該黨鬥爭方向。
 今屆巫統黨選,有者欲更上一層樓,如新任吉州大臣慕克里茲;當然也少不了在大選中落敗,想通過黨選翻身的過氣政客,如甲州前首席部長莫哈末阿里。
 最近,這兩位人士的言論,是否捉住大家眼球呢?身為華裔的咱們,肯定對他倆的言論嗤之以鼻。然而,對于巫統黨內的代表,這可能是他們“夢寐以求”的領袖。巫統內部基層不乏開明派,但保守派也不少,莫哈末阿里和慕克里茲就是保守派代表。
 2006年,當時還是巫青團副團長的凱裡,曾發表多項種族性言論,包括“檳州馬來人被邊緣化”和“種族輸贏論”,甚至炮轟華人趁巫統內亂時,提出種種訴求。
 然而,今時今日的青體部部長兼巫青團團長凱裡成功重塑形象,從一位保守極端的種族主義者,變成如今開明且具西式領導作風的領袖。
靠種族極端言論上位
 凱裡出生于科威特,其父親生前曾任大馬駐英國最高專員。凱裡在新加坡和英國唸書,並于牛津大學完成大學學位。這樣一位留學海外的青年才俊,最終還是必須依靠“種族極端言論”,來開拓自己在巫統的政治生存空間。 

他當上巫青團長后,察覺政治氣候改變,放棄過去巫青團長的種族鬥爭路線,相反地,把所有炮火對準民聯,以一口純正英國腔英語,接受一場又一場辯論,甚至走上街頭與淨選盟展開對抗。

 但是,這樣的領導作風,無法獲得保守派接受。今屆黨選,巫青團長出現5角戰,可說都是衝著他而來,部分競選者的出師表,就是要“糾正”巫青團,以回到他們所謂的“正軌”,充當捍衛馬來人權益的急先鋒。
 因此,慕克里茲和莫哈末阿里的種族性言論,如“不撥款給華校”,“華人靠撈偏起家”,“華人不懂得感恩”等等,都是衝著保守派黨員選票而來,這些言論都是季節性的。在華裔不支持國陣的情況下,他們將更肆無忌憚拋出鞏固馬來主義、轉蔑華人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