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4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 我是純種華校生嗎?

自董總發表“變種獨中”言論后,華校畢業生開始斟酌自己是否是“華校純種畢業生”。董總葉鄒兩人的言論,從一開始捍衛華教民族事業的“高調”,直到最近發表“變種獨中”的“走調”,讓很多“雙軌制”獨中和改制中學的畢業生,無不感到難堪。




來自北海某改制中學的我,感到異常失望。是否沒考統考文憑,而以國文應考大馬教育文憑的孩子,都不屬于董總口中的“純華校生”?


我一直都這樣認為,學校的行政操作,同學之間溝通的媒介語、校歌、校訓、校規都以中文為主,就是堪稱大馬正統華校,難道不是嗎?在董總的論述中,雙軌制獨中就是“變種獨中”,那我們這些來自改制華文中學的畢業生,不就是“超級變種”嗎?


我國是個多元種族國家,華裔以曉得多種語言而感到自豪,甚至獲得中國兩岸三地高度讚賞。

我國教育制度百花齊放,讓華裔同胞可以同時通曉多種語言,雙軌制獨中及改制中學的辦學精神,是個充分體現多元教育的辦學方式。


雙軌制獨中和改制中學栽培出來的孩子,不但傳承優良的中華文化,甚至通過掌握馬來文和英文,融入我國多元社會。董總反對政府過于注重國文教育,進而忽略其他母語教育。但在董總極力主張的“單軌制教育”,不就是一個過于注重華文教育,忽略國文教育的辦學模式,也與董總倡導的多元教育背道而馳?



讀多一年預備班



華總主席方天興的一句“見好就收”,道盡華社不願再看到“無謂爭執”的延伸。董總扮演的角色,不僅是捍衛華教的發展,也確保華校畢業生可以在這多元社會競爭。獨中生遊走他鄉,尋找工作機會,其中之一的因素,不免是因害怕無法與“馬來文為媒介語的社會”接軌。


很多華教人士常以非華裔學生入讀華小而沾沾自喜。我們卻忽略了許多華小孩子接受中學教育時,面對掌握馬來文的窘境,進而修讀多一年的中學預備班,甚至被迫放棄學業,提早踏入社會工作。


董總捍衛華教的同時,應積極尋找對策,提昇華教子弟掌握馬來文及英文的能力。若華校栽培出來的孩子,無論在中文或巫英文的書寫和語言能力,都是首屈一指,這也大大證明華教在大馬這片國土上,有其存在的教育價值。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