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1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社會運動,國陣忙接招
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
别让暴力羞辱华教 Version 2
2012年3月26日星期一
别让暴力羞辱华教
当我进入大学以后,因为认识了马来同学,有机会与他们接触;也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生平第一次走入国民小学,即大家俗称的马来学校,我才知道自己在华教体系下,是多么地幸福。我一直对华社在教育上的坚持,给予深深地感激,也对华社那一份“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精神,敬佩不已。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常说要搞普渡筹款晚宴(俗称七月鬼节或盂兰节),筹款给某某学校建礼堂或三层楼新校舍。也许就是这一份华社对教育的坚持精神,我们可以看到比马来学校更高的课室大楼,我们可以看到装有空调设备的大礼堂。
325华教救亡大会,作为华教培养出来的孩子,我没有反对的权利。但是,这一天的救亡大会,看来让人很无奈。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早已知道会被众人喝倒彩,也知道有人会对他不友善,但他基于对华教的坚持,他决定出席该大会。很不幸地,他被人丢掷水瓶和宣传单。也许魏家祥并没有被打或殴伤,但相片中那位已触碰其脸颊的人士是带有恶意的动机,虽然没有造成伤害,但却不能因此而合理化这种暴力行为。
作为政治人物,魏家祥必须坦然面对,但这不代表民众应该对他做出不敬的举动。华教精神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教学的最根本概念,所谓的“礼义廉耻”,在对魏家祥发出种种的挑衅和粗暴对待后,这些民众还有颜面告诉大众,他们在捍卫一个以“礼义廉耻”为教学根本的教育体制吗?现场还有很多孩童出席,难道这就是教导我们下一代的写照吗?我们要教导我们的孩子,以暴力来捍卫对的事情吗?
民联年轻领袖在微博发表了这样的一个说明,“其实昨日325华教救亡大会,根本是一个和平、合理及理性的集会,绝对没有必要为了魏家祥的苦肉计,模糊了大会的焦点”,这一句话很熟悉,似曾相识出现在国阵领袖的口中。苦肉计的说法,显然地体现这位年轻领袖的资历不深,报章连环图报导魏家祥如何遭受攻击和羞辱,明显地,这不是魏家祥自导自演的苦肉计,而是有民众以具有恶意动机,对魏家祥做出挑衅。
社会充斥暴力,以暴力来解决事情,难道这就是所谓民主改革或改变必须做出的代价交换吗?我们可以以和平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不满,但绝对不是以这种暴力性的攻击手法,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大马社会的改革,已走向暴力,而并不是我们一直向往的成熟和理智。
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華人政治的兩線制
一位行動黨議員對一位馬華黨工說:“不要自我感覺良好,自欺欺人。”一位來自檳城的華裔年輕人對一位政治工作者說:“國陣倒台很難,是華人一廂情願而已。”
上述對話內容,也是現今華人對來屆大選一般的認知和想法。國陣是否會倒台,改朝換代的使命是否會成功?這絕對是年度最火紅的疑問。然而,根據政治時評家的分析,和種種獨立民意調查顯示,撼倒國陣不易,唯一的懸念反是民聯是否可以保住現時擁有的州政權。
被喻為我國政治預言家的敦達因曾表明,國陣馬華只能獲得20%左右的華裔支持,數據也說明馬來選民和印度選民大幅度回流,將會讓國陣收復在308大選痛失的選區。不過,這種說法不能在華裔選區成立,尤其是華裔選民超過50%的議席。
左右國家政權誰屬
依據全國各選區的選民結構資料,在我國222個國會選區中,馬來選民超過50%的選區佔139個,華裔選民超過50%的選區,則只有34個。在人口分佈和選區結構的政治現實下,左右國家政權誰屬的,顯然是馬來選民。
年輕選民認為改朝換代成功,固然是好事;若失敗的話,也可以傳達不滿的訊息予政府。不過,基于馬來西亞國情不同,很多牽涉“族群利益”的課題,依然是各族關注的“民族資產”,如華社關注的華教、宗教和文化課題等等。當我們拒絕同化論,為族群的權益奮鬥的當兒,我們必須擁有足夠的代表性,在政府體制內和反對陣線。
數據告訴我們,80%華裔選民傾向民聯或行動黨,國陣或馬華可能將失守以華裔選民佔大多數的選區。若這種選舉現象果真出現,華人政治將會面對失衡,所謂的制約與平衡(Check and Balance)的政治模式,或行動黨倡導的兩線制(Two Party System)將無法實現。從種族角度去看待兩線制,是極度狹隘的;但是,馬來西亞的政治現實告訴我們,超越族群的施政模式,尚言之過早,尤其是族群自我保護意識強的時候。
兩線制是華社共同追求政治平衡的方向,我們必須讓華人政治在大馬這片國土上,百花齊放,讓國陣和民聯擁有足夠的華族政治力量。無論任何一方執政,華社都有足夠的政治力量,去捍衛咱們的民族資產。
2012年3月18日星期日
来届大选如何看?
中国报《霆院声声》:議員要有聆聽的雅量
朝野領袖在華團活動擦槍走火,已非新鮮事。森州華團活動,行動黨地方領袖不滿蔡細歷發表批評民聯的言論,群起離席;在檳城,林冠英一句“Mau Cari Angpow”,也釀起馬華地方領袖的強烈不滿。不僅如此,國陣領袖在檳州出席華團活動時,也不時面對行動黨在台上猛烈炮打,但也只能“默默接受”,以紳士風度展現對言論自由的支持。朝野領袖在公眾場合,面對種種尷尬場面時,都有自己的解決方式。
缺乏文化修養
然而,絕對不會發生像吉打州華團活動的那場鬧劇,兩位公正黨籍華裔州行政議員在台下,公然向在台上批評民聯的馬華副部長王賽芝叫囂,和企圖封麥克風。這是一種缺乏文化修養的作風,作為吉打州政府的領導,兩位行政議員應該秉持“三大尊重原則”,即尊重言論自由,尊重黨派立場,尊重主辦當局。林思年和陳楚江的領袖素質與水準,的確讓對民聯保持高度期望的老百姓汗顏。
在狹隘的仇恨政治學裡,小部分的人不僅沒有聆聽的雅量,甚至連相互包容不同意見的心胸都缺乏。社交網上的朝野支持者壁壘分明,有些網民甚至無法接受自己支持的政黨被批評,而以各種惡劣的語言,向對方作出極端性的人身攻擊。
這種趨勢,已蔓延到公開場合,首先發難的竟然是民選議員。批評是社會進步的其中一種方式與工具。社會和政府對批評意見的寬容度在提高,是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指標之一。批評需要莫大的勇氣,而聆聽更需要有襟懷雅量,這樣才能真正有助于打造“名副其實”的和諧社會!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無論是政府或個人,若缺少聆聽和接納批評意見的勇氣與雅量,甚至自以為是,將會成為“全民公敵”,甚至讓老百姓厭惡。
無論王賽芝的言論是否得體,吉打州兩位行政議員該做的不是在台下叫囂,而是對種種的指責,坦蕩蕩地向華社作出交代,反駁敵對政黨的批評。